杏坛作孔道,杏林鸣仙居。
儒医次第业,董樊先后车。
三部脉息会,一点灵台虚。
移此药天下,何必论刀圭。

诗句释义和译文

杏林春意

  • 关键词注释
  • “杏林”:指的是中医的草药园,常用来比喻医学领域。
  • “孔道”:指孔子的道路,这里比喻儒家学说或道德教育。
  • “鸣仙居”:形容声音悠扬,如同仙人居住的地方。
  • 译文: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医学(杏林)与儒家学说(孔道)交织在一起,发出和谐的声音。

“儒医次第业”

  • 关键词注释
  • “儒医”:即结合了儒家和医学的人,通常指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医生。
  • “次第”:依次,顺序。
  • 译文:儒家和医学的结合,形成了有次序的行业,这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董樊先后车”

  • 关键词注释
  • “董樊”:古代贤人,此处可能指董仲舒或司马迁等人。
  • “先后车”:比喻前后相继的交通工具,如马和马车,这里比喻不同的知识或思想。
  • 译文:董仲舒和司马迁的思想相继出现,就像先后行驶的不同车辆一样。

“三部脉息会”

  • 关键词注释
  • “三部脉息”:指中医的三部九候诊法,即根据病人脉搏的轻重快慢来判断疾病。
  • 译文:通过观察病人的三部九候诊法,可以综合判断疾病的情况。

“一点灵台虚”

  • 关键词注释
  • “灵台”:指心,心灵。
  • “虚”:空虚、不足。
  • 译文:只有心(灵台)是空虚的,其他一切都不是真正的关键。

“移此药天下”

  • 关键词注释
  • “药”:药物。
  • “天下”:指整个世界。
  • 译文:只要将正确的药物推广到全世界,就可以治愈天下的疾病。

“何必论刀圭”

  • 关键词注释
  • “刀圭”:古代称量药材的小器具,后泛指药物。
  • 译文:不需要使用小器具去衡量药材,因为正确的药物本身就是最好的治疗工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对医学与儒家学说相结合重要性的赞赏。杏林象征着医学的繁荣,而孔道则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人认为,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能够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修养。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董樊等人的思想,强调了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互补性。最后,通过“移此药天下”,诗人传达了一种信念,即正确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惠及全人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