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儒不用买山钱,到处开堂坐暖毡。
白鹿效灵名古洞,紫阳卫道辟闲田。
一湖水面真无恙,五老峰头尚有镌。
末学虚怀遭雨恶,瓣香遥奠愧崇贤。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人通过描述白鹿洞的风貌和历史来表达自己对学问、道德和知识的尊崇。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问白鹿洞:询问关于白鹿洞的情况或故事。
贫儒不用买山钱,到处开堂坐暖毡。
贫苦的学者不需要购买山间地皮,可以随意搭建讲学之所。
白鹿效灵名古洞,紫阳卫道辟闲田。
白鹿以其灵性而闻名,这里指的是白鹿洞。紫阳指的是紫阳先生(朱熹),卫道是维护正道的意思,辟闲田则是指开辟学习之地。
一湖水面真无恙,五老峰头尚有镌。
湖水依旧平静如初,但五老峰上依然有着雕刻的痕迹。
末学虚怀遭雨恶,瓣香遥奠愧崇贤。
诗人自称末学,表示谦虚,他的虚怀意味着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批评和建议。遭遇雨灾表示他受到打击,但他仍然保持谦逊,向先贤致敬。
注释:
- 问白鹿洞:询问有关白鹿洞的问题或传说。
- 贫儒不用买山钱,到处开堂坐暖毡:指学者不需要为建学舍支付费用,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讲学场所,享受舒适环境。
- 白鹿效灵名古洞,紫阳卫道辟闲田:白鹿因为其灵异而被世人所传颂,这里指的是白鹿洞的名声;紫阳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辟闲田”意为开辟学术田地。
- 一湖水面真无恙,五老峰头尚有镌:湖面平静如常,但五老峰上的雕刻依然存在。
- 末学虚怀遭雨恶,瓣香遥奠愧崇贤:自称未学之士,心怀虚心之态;遭受风雨之苦,但仍保持谦逊,向先贤致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鹿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学问、道德、知识的重视和尊重。诗人用白鹿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来强调学问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理想状态。诗中的“紫阳卫道”和“瓣香遥奠”等词汇,都体现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学问的尊崇。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和尊重,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