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旷心逾远,天寒气更清。
识时曾似雁,解语不闻莺。
公瑾元非酒,羊斟却怨羹。
宦情羁思并,怅怅此郊行。

郊行陪祀十首 其二

【注释】

  1. 地旷心逾远,天寒气更清:形容诗人心情旷达、宁静,同时天气寒冷,空气清新。
  2. 识时曾似雁,解语不闻莺:比喻诗人的心境高远,像大雁那样识时务,但不像莺鸟那样喋喋不休。
  3. 公瑾元非酒,羊斟却怨羹:用典故表达自己的志向与行为不符,如同周瑜不是酒量好的人一样,而刘备却有刘备的才能,却因酒量差而被人嘲笑。
  4. 宦情羁思并,怅怅此郊行: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复杂,既有对仕途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
    【赏析】
    《郊行陪祀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郊游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首句“地旷心逾远,天寒气更清”,描述了诗人在郊游中感受到的空旷和清新。这种环境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开阔,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第二句“识时曾似雁,解语不闻莺”,通过比喻表达诗人的心境高远,但不被世俗所理解。这里的“识时”是指识别时机,“解语”是指说话流利,“不闻莺”则表示不受外界干扰,保持独立思考。
    第三句“公瑾元非酒,羊斟却怨羹”,用典故表达自己的志向与行为不符,如同周瑜不是酒量好的人一样。这里的“公瑾”是指周瑜,“羊斟”则是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用来借代自己。而“怨羹”则表示对自己的不满和抱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最后一句“宦情羁思并,怅怅此郊行”,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复杂,既有对仕途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这里的“宦情”是指官场上的情怀,“羁思”则表示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