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献雉堞,净地邻市声。
云含竹阴冷,天浸池光晴。
崖腰怪藤络,石罅香藑生。
流瞩景何限,诗成写吾情。
【注释】
高城献雉堞:指城墙很高,有角楼。雉堞,古代城上女墙,多用作城防。
净地邻市声:指清静的地面靠近嘈杂的市声。
云含竹阴冷:指天空中白云像含着竹子的阴影那样凉爽。
崖腰怪藤络:指山崖腰间奇形怪状的树枝缠绕着。
石罅香藑生:指石头缝隙中长出了香气四溢的草本植物。
流瞩景何限:指放眼望去风景何止是这些。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诗人王冕隐居期间。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聪慧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大儒韩性之门,但不久即厌薄仕途,弃去科举考试,以教书为生。元朝灭亡后,他隐于会稽九里山下著书卖药,并自号梅花屋主、浮萍居士等。工画梅兰菊竹,与黄公望、倪瓒、张志和合称“元季四大家”。
王冕诗多写田园山水,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暇日同郑以孝游定光庵坐志喜亭上以池清龟出曝松暝鹤飞回为韵各赋十首》组诗共十首,此为其第二首,是作者在闲适宁静的闲暇时光里与友人一同游览定光庵并登上志喜亭所作。诗中描写了定光庵周围的美景以及自己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写定光庵的位置及其环境。“高城”三句,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定光庵周围环境的景色。“高城”,指高耸入云的城墙;“献雉堞”,形容城墙上角楼高耸入云;“净地”,即清洁之地;“邻”,紧接之意;“市声”,指临近的市井声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城墙很高,有角楼,四周很干净,紧挨着喧闹的市集。
下面四句写定光庵内的环境及自己所见所感。“云含”三句,写自己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色:天边的云彩好似包藏着竹林的阴凉,而晴空下的水池又显得特别明亮清澈。“崖腰”,即山崖中间;“怪藤络”,指山崖间奇形怪状的树枝缠绕着;“石罅香藑生”,指的是岩石裂缝中散发出阵阵幽香的草本植物。这四句写自己在高处俯视时所看到的景色,表现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自己在志喜亭上眺望时所见到的景色。“流瞩”,意为纵目远望;“景何限”,意谓眼前之景何止于此?这里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惊叹之情。全诗通过对定光庵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对所见景物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