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鼓馀怒,湘江起层波。
老蛟改窟宅,拿云下岩阿。
蜕骨在平陆,化作碧玉柯。
势强不肯屈,敲戛声相摩。
晴窗俯虚敞,瑟瑟秋思多。

【注释】:

雄风鼓馀怒,湘江起层波。 雄:雄浑。鼓:吹拂。馀怒:指山风吹过后留下的痕迹。湘江:即湖南的湘江水。起:出现。层波:层层波浪。

老蛟改窟宅,拿云下岩阿。拿云:形容龙身矫健,如在云端。窟宅:洞穴。岩阿:山中的石穴。

蜕骨在平陆,化作碧玉柯。蜕:脱去皮毛,指龙鳞脱落。平陆:平地。碧玉柯:比喻龙的脊背像绿色的玉石一样。

势强不肯屈,敲戛声相摩。势强:气势强大。不肯屈:不肯屈服或低头。敲戛:用刀斧击打。声相摩:互相摩擦的声音。

晴窗俯虚敞,瑟瑟秋思多。晴窗:晴朗无云的窗户。虚敞:空旷宽敞。瑟瑟:形容声音凄厉,也可形容草木摇落之声等。

【赏析】:

《题墨竹四首》是诗人晚年创作的一组咏物诗。此诗描写了湘江之滨,一只老蛟被秋风刮得东倒西歪,又无力改变形势,只好退到湘江两岸的岩石上栖息,它的龙体已经脱落,只剩下一片绿色鳞片,它依然倔强地挺立在湘江岸边。此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竹子写得有情有义,生动形象,充满生气。

“雄风鼓余怒,湘江起层波。”开篇写秋风劲吹,把湘江的波澜吹得更加汹涌澎湃。这里“鼓”字用得极好,写出了秋风强劲的特点,使湘江的波澜与秋风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

“老蛟改窟宅,拿云下岩阿。”接着作者以老蛟喻自己,表达了诗人虽年迈却仍怀壮志,不愿向逆境低头的豪迈气概。这里的“拿云”一词,不仅描绘了老蛟矫健雄浑的形象,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处困境却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蜕骨在平陆,化作碧玉柯。”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老蛟的变化过程,由原本威武的身躯变得瘦弱不堪,但仍然坚持留在湘江两岸。这里通过“蜕骨”和“化作碧玉柯”两个词的使用,既表现出老蛟身体上的变化,又赋予了它一种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象征意义。

“势强不肯屈,敲戛声相摩。”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老蛟虽然身体衰弱,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气势,不肯低头屈服,其声音如同刀剑相撞般激烈。这既展现了老蛟的顽强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全诗通过对湘江之畔老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虽年迈仍怀壮志、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竹子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