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华日以远,战胜乃翻癯。
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
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

这首诗是《体秋 其三》的原文,下面分别给出注释和赏析。

注释:

  • 纷华日以远:形容繁华逐渐消逝,时间流逝。
  • 战胜乃翻癯:在战胜中变得憔悴,形容经历了许多磨难。
  • 教世以黄老:教导世人采纳道家思想。
  • 视春犹妇姑:比喻对待事物的态度像看待春天一样,既欣赏又谨慎。
  • 凋枯非杀气:凋零枯萎不是凶恶的气息,这里指的是自然的循环更替。
  • 陶炼各丹炉:各自通过陶冶和锻炼变成丹药,比喻经过修炼或磨练达到更高的境界。
  • 不晓名场客:不理解世俗名利的人,指那些专注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们。
  • 神形有此无:精神与形体都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和精神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人用“纷华日以远”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接着,他提到“战胜乃翻癯”,意味着在战胜困境后,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加憔悴,这反映了人们在经历挑战时可能面临的身心压力。

“教世以黄老”,表明诗人推崇道家的思想,认为通过道教的方式可以教导世人如何面对生活和困难。诗人将对待世界的态度比作对待春天的态度,既欣赏它的美丽,又谨慎地保护它,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和人的精神修炼的过程。凋枯并不代表死亡,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陶炼各丹炉”则比喻人们通过修炼和陶冶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则是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人认为只有那些专注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精神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