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父傲帝尧,季札轻其国。
胡为世俗人,刀锥动颜色。
辟如群狙公,朝三不自得。
斯人之相远,何啻千与亿。
不自临嵩少,安能小陵丘。
蜥蜴舞行潦,鼓舌讥潜虬。
彼此殊趋舍,是非不相谋。
斗筲自营为,焉用反谤尤。

杂诗 其六

巢父傲帝尧,季札轻其国。

胡为世俗人,刀锥动颜色。

辟如群狙公,朝三不自得。

斯人之相远,何啻千与亿。

不自临嵩少,安能小陵丘。

蜥蜴舞行潦,鼓舌讥潜虬。

彼此殊趋舍,是非不相谋。

斗筲自营为,焉用反谤尤。

注释:

  1. 杂诗:指《诗经》中的一首诗,共31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风格各异。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六首,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写景的成分。
  2. 傲帝尧:指巢父(一作“巢由”)不受帝王的重用,而隐居山林。
  3. 季札轻其国: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轻视他的国家。
  4. 俗人:指世俗的人。
  5. 辟如:譬如。
  6. 狙公: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7. 嵩少:指山岳。
  8. 蜥蜴舞行潦:比喻小人如同行潦之水一样,摇摇摆摆,没有主见。
  9. 鼓舌:比喻善于言辞的人。
  10. 斗筲(shāo):形容人的气量狭小。
    赏析: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议论,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写景的成分。
    首句“巢父傲帝尧”,诗人以巢父为例,表明自己不愿受帝王的重用,而是选择隐居山林,追求自己的理想。接着,诗人以季札为例,说明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并不看重自己的国家。这一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虚伪、功利的心态。
    第二句“季札轻其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态的存在。这里,诗人用“轻”字来形容季札的态度,表示他对国家的轻视。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行为上,更体现在他的言论上。他的言论往往充满了讽刺和挖苦,让人听了难以接受。
    接下来两句“胡为世俗人,刀锥动颜色。”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些世俗之人的行为举止,就像是刀锥一样刺人,让人感到痛苦。他们的行为举止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句“辟如群狙公,朝三不自得”。诗人以群狙公为例,说明这些人的行为举止就像一群狙公一样,表面上看似恭敬谦卑,实则内心却充满了不满和怨恨。他们表面上的恭顺,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
    最后两句“斯人之相远,何啻千与亿。”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世态炎凉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机会,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同时,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