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面壁不知年,江上乘杯共渡禅。
学得吹笙并弄管,随时乞食了尘缘。
双吹行过吴门市,一闻清响惊人耳。
急节繁弦不敢弹,短箫长笛何能起。
单鸣散落雨花频,合奏菩提别放春。
只疑给苑为边塞,却道祗洹是洛滨。
生公石上千人坐,惯爱新声尽忘卧。
支籥希音岂易通,般遮瑞梵应难和。
由来绝伎世无伦,谁当识曲听其真。
不逢妙解陈思辈,几作寻常捧钵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内容主要是描述两位僧人在虎丘山中学习吹笙和弄管技艺的场景。
第一句”山中面壁不知年,江上乘杯共渡禅。”描述了两位僧人在山中修行,面壁而坐,不知道时间过去,而在江上饮酒谈禅的情景。
第二句”学得吹笙并弄管,随时乞食了尘缘。”描绘了他们学习吹笙和弄管的技艺,并且随时乞食以摆脱世间尘缘。
第三句到第十句详细描述了他们在演奏时的情形。
“双吹行过吴门市,一闻清响惊人耳。”描述了他们一起吹笙、吹管的声音,经过热闹的吴门市,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急节繁弦不敢弹,短箫长笛何能起。”描述了他们不敢轻易弹奏急快的乐曲,因为担心无法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单鸣散落雨花频,合奏菩提别放春。”描述了他们的演奏方式,有的单独演奏,有的合奏,如同雨花纷飞一般美丽。
“只疑给苑为边塞,却道祗洹是洛滨。”描述了他们的演奏地点,有人认为是在边塞,有人认为是在洛滨。
“生公石上千人坐,惯爱新声尽忘卧。”描述了他们在一个叫做生公石的地方,一千人坐着听他们的演奏,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声音,甚至忘记了自己原本要睡觉的事情。
“支籥希音岂易通,般遮瑞梵应难和。”描述了他们的音乐技巧,很难达到高深的境界。
“由来绝伎世无伦,谁当识曲听其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认为这种独特的音乐技艺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只有那些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它的价值。
最后两句”不逢妙解陈思辈,几作寻常捧钵人。”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如果没有遇到能够理解他们音乐的人,他们可能会像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两位僧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和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