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美初觏,季子意方敦。
上国游才返,斯人痛不存。
脱剑带嘉树,挥泪向高原。
旧手无由赠,驰目遂为愆。
寸心良自许,千金宁足论。
徒闻化灵草,忧来欲代萱。

徐君美初觏,季子意方敦。

上国游才返,斯人痛不存。

脱剑带嘉树,挥泪向高原。

旧手无由赠,驰目遂为愆。

寸心良自许,千金宁足论。

徒闻化灵草,忧来欲代萱。

【注释】

  1. 徐君:指徐稚。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初见时,他穿着青衿布衣,举止文雅,令人肃然起敬,后因避仇而隐居于南昌市。
  2. 上国:指汉朝。
  3. 斯人:指徐稚。
  4. 脱剑:解下佩剑。
  5. 嘉树:好的树木。
  6. 高原:山高水远的边塞地区。
  7. 旧手:指当年与徐稚一起在南昌市游玩的手。
  8. 驰目:目光所及之处。
  9. 愆:过错、失误。
  10. 寸心:比喻心意。
  11. 化灵草:一种能治愈疾病的灵草。传说中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故称。
  12. 萱草:又叫“忘归草”,是一种能够让人忘却烦恼的草药。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徐稚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以徐稚为背景,通过描绘徐稚的外貌和行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首句“徐君美初觏”,诗人描述了初次见到徐稚时的惊艳和感动。徐稚以其文雅的行为和气质,让诗人感到无比敬仰。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徐稚的外貌,也表达了诗人对徐稚性格的赞赏。

接下来的诗句“季子意方敦”则是对徐稚性格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徐稚的敬重和信任。徐稚虽然避仇隐居,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这让诗人深感敬佩。

第三句“上国游才返”,则表达了徐稚的才华横溢,以及他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徐稚的才华和离去,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惋惜。

第四句“斯人痛不存”,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徐稚离去后的哀伤之情。诗人感叹徐稚的离去,心中充满了悲痛。这里的“斯人”指的是徐稚,而“痛不存”则表达了诗人对徐稚离去后的深深哀伤。

第五至七句“脱剑带嘉树,挥泪向高原”,则是诗人回忆与徐稚在南昌市游玩的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这里描绘了徐稚脱下佩剑,带着好树离开的场景,以及他们挥泪告别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八句“旧手无由赠”,表达了诗人对徐稚离去后,无法再赠送礼物给他的惋惜之情。这句诗通过描述诗人无法再赠送礼物给徐稚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徐稚离去的深深哀伤。

第九句“驰目遂为愆”,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诗人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愧疚。这里的“驰目”指的是目光所及之处,而“愆”则表示过错或过失。诗人感叹自己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因为徐稚的缺席,因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第十句“寸心良自许”,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的认可和自信。这句诗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高度。这里的“寸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而“良自许”表示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十一句“千金宁足论”,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的表达。这里用“千金”来形容自己,表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和出众,不需要再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高度评价和自信。

最后两句“徒闻化灵草,忧来欲代萱”,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的抒发。这里用“化灵草”来形容朋友,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像朋友一样拥有神奇的力量,帮助自己驱除心中的忧虑和悲伤。而“忧来欲代萱”则表达了诗人在朋友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徐稚为背景,通过对徐稚的形象和事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