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讳,摅衷怀謇谔。
在宥蒙至仁,承嘉谴犹薄。
员外置为理,斋中但掩阁。
辍藻事刑书,悬蒲代敲朴。
株染得自明,逮者尽释缚。
虽乏广汉神,庶几仲由诺。
两闻春鸟鸣,再见秋英落。
笑悟孺子歌,间从渔父谑。
采兰贻所思,无媒将焉托。
投赋吊湘累,长揖返丘壑。

【译文】

少年时期不避讳,抒发忠言直谏。

宽容仁爱至高无上,受到的谴责很轻微。

将你外放到地方任职,斋中只把门关上。

停止写作去学习法书,悬挂蒲草代敲木棒。

株连得自其明正,牵连的人尽释其绑。

虽然缺少广汉神明,但差不多是仲由之诺。

两听见春鸟鸣叫,再见秋英凋落。

领悟《孺子歌》的笑谈,间或从渔父取乐。

采兰寄思于所思之人,无媒人托情难传。

投赋吊湘累,长揖还返丘壑。

【注释】

黄州:今湖北黄冈。郡斋:州府官署。

摅(shū):舒展开、吐露。

在宥(yòu):指在位时。蒙:蒙蔽、蒙受。至:至高、极。

承嘉:承蒙嘉奖。谴(chuǎn):责备、责怪。薄:少、轻。

员外置为理:指被贬为知州后,朝廷任命了苏轼的弟弟苏辙为知府。理:管理、治理。

徒(dú)阁:闭门不出。

辍藻:停止写文章。藻:文采、文辞。刑书:《周礼》中的“五刑”之法,泛指法令条文。

悬蒲:悬挂蒲草,用槌打以作刑罚。代敲朴:即敲朴,一种古代的刑罚用具,用槌击打犯人的背部。

株染得自明:指株连之害,使有罪者无辜获罪。

逮者:被牵连者。

广汉之神: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后,祭祀天地,祈求神保佑天下太平。

仲由诺:孔子弟子仲弓,鲁国大夫,曾对子夏说:“吾闻诸师:‘以为犹贤乎已也’。”意思是说:“我以为他比我还好。”这里比喻苏辙能继承自己的志向。

二闻春鸟鸣:指苏轼在惠州、儋州期间,春天里常听到鸟儿歌唱。

秋英落:指秋天的花儿凋零。

《孺子歌》:相传春秋时,吴国太子夫差伐越,越王勾践请和,送美女西施给夫差,勾践卧薪尝胆,三年后灭吴复国。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歌颂勾践的忍耐和坚毅。《孺子歌》,就是其中的一种。

间从渔父谑:指随渔父一起游玩。渔父,渔翁。《庄子·外物》:“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之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采兰贻所思:古人常用兰花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这里的“所思”即诗人思念的人。

无媒:没有媒介、依托。

投赋吊湘累:屈原因遭谗被流放,投江自杀。吊,凭吊、哀悼。

长揖:拱手作揖,表示谦让。返丘壑:回到山林之中去。丘壑,山间水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