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敕寺总知名,初地曾逢御辇行。
宝阁近随荒草没,金河翻共曲池平。
鸟来尚识听经处,马过空闻绕塔鸣。
独往题诗怜小谢,了看尘劫得无生。

【解析】

本诗为五律体,前四句写景,后二句议论。“先朝敕寺总知名”:以前朝廷下令修建的海印寺闻名于世。“初地曾逢御辇行”:当初在海印寺里曾经遇到过皇帝车驾经过。“宝阁近随荒草没”:海印寺里的宝阁已经随着荒草而消失了。“金河翻共曲池平”:曲池里的金河也随着时间而变得平坦了。“鸟来尚识听经处,马过空闻绕塔鸣”:虽然现在寺庙里已经听不到和尚念经的声音,但鸟儿还能从那里飞过,听到那悦耳动人的诵经声。这两句写诗人对海印寺过去盛况的回忆。“独往题诗怜小谢,了看尘劫得无生”:我独自来到这里,题写了诗句,表达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之情。最后两句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幻泡影,要超脱红尘,摆脱烦恼。

【答案】

译文

从前有座海印寺,名声很大,因为以前朝廷下令修建的。它最初建成时,曾经有幸遇到皇帝车驾经过。

如今那座古老的寺院,已长满了杂草,被人们遗忘了。

昔日的金河还在弯曲流淌,可现在已经干涸了。

往日听经的鸟儿,还能在树林里飞过,听到那悦耳动听的诵经声。

如今我独自来到这里,题写了诗句,表达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以海印寺作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缅怀与留恋之情。全诗构思新颖别致,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第一、二句点出地点与历史。“先朝敕”,表明这座寺院是由皇帝下令建造的。“总知名”,说明它的名气很大。一个“总”字,不仅写出了海印寺的历史悠久,而且突出了海印寺的辉煌。“初地曾逢御辇行”,则又表现了海印寺的宏伟壮观。“御辇行”,指皇帝的车驾曾经驶过海印寺。“御辇”,是帝王的车驾;“行”,是行驶的意思。“御辇行”三字,既写出了皇帝驾到的情景,又暗示了海印寺的规模之大。

中间两联则是对过去繁华景象的追忆。“宝阁近随荒草没”、“金河翻共曲池平”,都是写景物的变化和消逝。“荒草没”是说海印寺的宝阁已经随着荒草而消失了;“曲池平”则是指海印寺里的金河也随着时间而变得平坦了。“鸟来尚识听经处,马过空闻绕塔鸣”,这两句写诗人对海印寺过去盛况的回忆。尽管现在寺庙里已经听不到和尚念经的声音,但鸟儿还能从那里飞过,听到那悦耳动人的诵经声。这两句写诗人对海印寺过去盛况的回忆。

最后两句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幻泡影,要超脱红尘,摆脱烦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在构思上很有特色,它不直接写海印寺,而是通过回忆海印寺过去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想象未来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如梦的感慨。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也很优美,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富有哲理的名言警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