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人天外,危楼烟雨中。
三山凭槛接,一水挂帆通。
浪迹俱成幻,浮生并悟空。
壮游浑已倦,徒自愧长风。

【注释】

妙华庵: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南。登楼望太湖:指游太湖。太湖,又名震泽,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湖泊。烟雨:云雾笼罩。

三山:指苏州西南的洞庭西山、姑苏山和北固山。凭槛接:站在楼上栏杆边眺望。一水:一条小河,即太湖。挂帆通:船帆高悬,可以通航。

浪迹俱成幻:指漂泊江湖的生活。浮生并悟空:指人生如梦,一切皆空。壮游浑已倦,徒自愧长风:意思是说,我平生游览名山大川,但都感到疲倦,只有对长风的敬仰,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译文】

野寺坐落在人天之外,危楼伫立在烟雨之中。

三座山峰从栏杆边伸出,一叶扁舟正横贯湖面。

浪迹天涯都是幻影,浮生短暂如同梦幻。

豪情壮志已经消磨尽,只感叹东风无力。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135年(宋孝宗乾道九年),作者为南宋诗人陆游。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关心国事,反对妥协投降,曾两度出任主官,力图收复失地,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写下许多咏史抒怀诗篇。本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前四句描写太湖的景色,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首联“野寺人天外,危楼烟雨中。”是说,一座野寺隐没在茫茫人世之外,一座高楼耸立在蒙蒙烟雨之中。“野寺”与“危楼”两个词组连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使人仿佛置身其中,领略其独特的风情。“三山凭槛接,一水挂帆通。”两句进一步描写太湖的美景。“三山”泛指洞庭西山、姑苏山、北固山,这里指代太湖中的三座山峰;“一水挂帆通”,指太湖上的一条小河。这两句是说,太湖中有三座山峰从栏杆边伸出,一条小河正横贯湖面。“浪迹俱成幻,浮生并悟空。”诗人在这里运用佛教术语,表达自己的哲理思考。“浪迹俱成幻”是指漂泊不定的人生就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浮生并悟空”则是说人生短暂,一切都如梦幻一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壮游浑已倦,徒自愧长风。”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壮游”指早年的壮游豪情,“长风”指强劲的东风吹动帆篷,这里是比喻自己的壮志未酬。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