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镜中渡,风帆画里看。
潭犹名玉女,地即傍铜官。
向夕山常雨,先秋树已寒。
洞霄供奉日,归隐圣恩宽。

【注释】

罨画溪:在浙江余杭县。玉阳山院:在杭州西湖西北,又名玉皇山。玉女:即“仙女”。

日:指太阳。《旧唐书.文苑传中.张荐》:“每有诏敕,多所引用。”

圣恩宽:指皇帝对隐居者宽大处理。

【赏析】

此诗是张籍的一首山水诗,诗人由罨画溪登玉阳山院,触景生情,感慨良多,故写下这首诗。

前四句写诗人由罨画溪登上玉阳山院后所见景色。

溪水如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倒影,风帆像画儿一般,可以欣赏到它的美妙形象。

潭名玉女(传说中西王母的女儿),地傍铜官(传说中黄帝的臣子,曾采铜于九疑山),向夕山常雨,先秋树已寒(傍晚山常下雨,早秋树叶已凋零),洞霄供奉日,归隐圣恩宽。

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登高所见之景。

前四句写诗人由罨画溪登上玉阳山院后所见景色。

溪水如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倒影,风帆像画儿一般,可以欣赏到它的美妙形象。

潭名玉女(传说中西王母的女儿),地傍铜官(传说中黄帝的臣子,曾采铜于九疑山)。

向夕山常雨,先秋树已寒(傍晚山常下雨,早秋树叶已凋零)。

洞霄供奉日 ,归隐圣恩宽。

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登高所见之景。

首联两句写诗人从罨画溪上乘船登山所见的景物。

溪水如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倒影;轻风吹过水面,帆影摇曳,如同一幅精美的图画。

颔联两句写诗人登上玉阳山院后所看到的景物。

潭水因山势而弯曲,犹如古代传说中的美女玉女所居之地;山脚靠近铜官山,这里曾经是黄帝手下的铜官。

颈联两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

傍晚时分,山常被雨水打湿;秋天还未到就已感到天气寒冷了。

尾联两句写诗人登上玉阳山院后所看到的景物。

在这里修炼的道教人士享受着皇帝的恩宠和庇护,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因此隐居于此的人受到圣上的恩惠,也就比较宽容了。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玉阳山后所作,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