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淹幽径,高云翳远峰。
披经诠范绩,就佛礼何颙。
华悴观朝槿,清虚鸣夜蛩。
非缘禅悟早,那使宦情慵。
【注释】
子约:人名。日耽:整天沉迷于。内典:佛教经典。因赠:赠送,这里指送诗。高云翳远峰:云雾笼罩远处的山峰,形容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披经:翻阅佛经。诠范绩:诠释和弘扬典范事迹。就佛礼:参拜佛像,礼拜佛法。何颙:何颙是晋代著名学者。华悴观朝槿:看到早晨盛开的花朵凋零了,感叹生命易逝。清虚鸣夜蛩:夜晚,蟋蟀在清冷寂静的环境中鸣叫。“清虚”是空寂之意,“夜蛩”指蟋蟀。非缘禅悟早,那使宦情慵:不是因为修行悟道早,才使官场上厌倦之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此时诗人正在长安应试,而他的好友王维则已辞官归隐终南山。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写自己因为沉迷于佛经而无法自拔,因此向友人表达自己的心意。颔联写自己阅读佛经,领悟其中的哲理和精神内涵。颈联写自己看到美丽的景色后感慨生命的短暂,以及自己在官场上的厌倦和无奈。尾联写不是自己修行悟道早,而是官场上的厌倦和无奈导致了自己对佛理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佛理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他对于生活、友情和仕途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