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石何年断,飞泉竟日闻。
虚堂秋易入,晴树雨难分。
夜似观庐瀑,朝疑带楚云。
坐深罗袖冷,犹自恋氤氲。

【注释】

三岩洞:指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的大王峰。

峭:高而陡峭。

何年断:何时断绝,指山岩。

竟日闻:整日可闻。

虚堂:空荡荡的大厅。

秋易入:秋天容易进入。

晴树雨难分:晴日的树木与雨水交织在一起,分辨不清。

夜似观庐瀑:晚上像观赏庐山瀑布。

朝疑带楚云:早晨像带着楚国的云彩。

坐深罗袖冷:坐下时衣袖深处感觉到寒冷。

犹自恋氤氲:仍然恋恋不舍地留恋着那氤氲之气。

【赏析】

此诗是咏武夷山大王峰的名篇之一。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笔力雄健,语言清新自然。诗人在赞美武夷山大王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峭石何年断,飞泉竟日闻。”首二句描写了武夷山大王峰的奇石和飞泉的景色。诗人用“何年断”和“竟日闻”来形容峭岩的坚硬和飞泉的清响,表现了岩石坚不可摧、泉水清澈响亮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虚堂秋易入,晴树雨难分。”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武夷山大王峰的自然景观。在这里,诗人用“虚堂”、“秋易入”和“晴树雨难分”来形容山峰的虚无缥缈、秋风的凉爽以及晴雨交错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色彩。

“夜似观庐瀑,朝疑带楚云。”最后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武夷山大王峰的夜晚和早晨景色。诗人将“夜”比喻为观看庐山瀑布,将“朝”比作带着楚国的云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武夷山大王峰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大王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赞叹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