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临古道,车马此通津。
锦瑟空埋恨,缁衣易染尘。
王昌非荡子,赵女是才人。
并逐漳流尽,荒台蔓草春。
【注释】
邯郸: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道:道路。
临:面对。古道:旧路。通津:渡口。
锦瑟空埋恨:比喻有才而遭废弃,徒然留下遗憾。
缁衣易染尘:缁衣,黑色衣服。古代士人的常服。这里指赵女。
王昌非荡子:王昌,东汉人。曾因避战乱流落他处,后归故居,其母不认,谓王昌为“荡子”。后因以“王昌”代指浪游不返的人。
赵女是才人:赵女,指赵国的美女。才人,才能出众的女子。此指赵女。
并逐漳流尽:并逐,同时被驱逐。漳,即漳河。流尽,水干,引申为穷困潦倒。
荒台蔓草春:荒台,已荒凉不堪的台榭。蔓草,遍地生长的野草。春,春天。此指春光明媚的景色。
【赏析】
《邯郸道》,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本篇咏怀,慨叹自己怀才不遇,与前人之作相似,但内容更为沉痛。
诗的前两句写邯郸大道。诗人面对古老的道路,想到车马往来于大道之上的景象。这正说明诗人身在此地。但是,他看到车马来往,心中却感到惆怅,因为这是旧日的交通要道,如今却冷落无人了。“此通津”,是说往日的交通要道。“车马通”,是说车马来往不绝。这两句诗虽然只写了“古道”、“交通要道”,但却写出了“古道”的冷落和萧条。“车马此通津”一句中,“车马”二字,不仅点出“古道”上车马来往的情景,而且表明了车马往来的盛况。
三、四两句,诗人由“古道”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锦瑟空埋恨”,比喻有才而遭废弃,徒然留下遗憾。“锦瑟”二字,用李商隐《锦瑟》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意,表示作者对自己才华的惋惜,也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缁衣易染尘”两句,则进一步抒写作者的感慨。“缁衣”二字,既用《诗经·郑风·缁衣》篇中“缁衣之宜兮”,“缁衣其敝兮”二句意,又借用了汉代王昌故事,以“缁衣”自喻,表明自己虽身处乱世而不染尘世之俗。但世事变迁,人事全非,昔日的繁华已化为乌有,只能让荒台蔓草,春风吹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最后一句“并逐漳流尽”,是说同去的人都已随着漳水流尽,只有自己仍被遗弃在这里。“荒台蔓草春”,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通过咏怀古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平实而又含蓄深沉,善于运用典事,使诗歌具有一种深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