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同素侣,来此访缁流。
古寺鸣钟处,空山落木秋。
迹随青嶂灭,心共白云留。
祗隔秦淮水,宁知是沃洲。
【注释】
1.素侣:指素心的朋友。
2.缁流:僧徒,佛教的出家者。
3.古寺:指永福寺。
4.鸣钟:寺院里的钟声。
5.青嶂:青山。
6.秦淮水:指秦淮河,即今天的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边,古代以河流为界,南面是南京城,北面是金陵城。
7.沃洲:指沃州山,又称“石城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永福寺的一次偶遇。
首句写与素心朋友的偶然相会。次句写来到永福寺的原因。第三句写寺庙里钟声回荡,空旷山野中落叶纷飞,深秋景色。第四句写自己踪迹随青翠的山峰消逝,心境却像白云一样留在山上。第五句写自己和友人相隔不远,只隔一条秦淮河水,但却彼此不相识,更不知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好友。末句抒发一种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写与素心朋友的偶然相会,这是全诗的缘起。“偶然同素侣”一句中的“素侣”,即素心的朋友。诗人在这里交代了自己来访永福寺的目的。这两句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却把两人相见时那种心情、那种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真切。“来此访缁流”中的“缁流”是指僧人,也就是佛门弟子,这里指永福寺里的僧侣们。从字面上看,“缁流”二字似乎是对“僧徒”的重复,但从上下文来看,“缁流”一词更能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因为“缁流”不仅指的是佛门弟子,还含有修行有道、行为规范的深层含义,而“僧徒”一词则过于笼统、简单,无法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思。同时,“缁流”一词也更加文雅、庄重,更符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因此,我认为“来此访缁流”中的“缁流”一词更能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三、四句描绘了寺庙内空灵宁静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心境感受。“古寺鸣钟处,空山落木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古老的寺庙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而周围的山野之中,一片落叶飘零的景象映衬着秋天的到来。这里既描写了寺庙的古老和钟声的悠扬,又描绘了山野中的落木和秋天的氛围。这种画面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五、六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的行走和内心感受。“迹随青嶂灭,心共白云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足迹随着青山的消失而逐渐模糊,而自己的心灵却与那白云相伴而久久停留。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孤独和无助,又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种描写既富有情感色彩,又充满了哲理意味。
七、八句则是对两人相遇情景的想象和设想。“祗隔秦淮水,宁知是沃洲。”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之间隔着一条秦淮河水,难道就真的不知道对方是老朋友吗?这里的“沃洲”是指诗人的故乡。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式,既表达了他对两人相遇时的惊喜和意外,又暗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与素心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欣慰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