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即此路,花雨见空台。
刹尽南朝建,经多西土来。
碑荒残藓合,僧定野棠开。
了悟身如幻,何须访劫灰。

【注释】

安隐寺:指位于今四川成都的昭觉寺。

人天即此路:即佛家所讲的“色界”或“天人境界”。即佛教中的“三界”之一,指人间、天上和仙界的中间一层。

花雨见空台:在寺院中,常以花来象征佛家的教化。

刹尽南朝建:南朝,指南朝的梁代。“刹尽”,指这座寺庙的屋顶已全部被毁坏。

经多西土来:西土,指西方净土。指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又称极乐世界或阿弥陀佛国。

碑荒残藓合:碑,指石碑,是刻字的石碑。“荒残”指的是已经破败不堪。“藓合”,苔藓生长在一起。

僧定野棠开:僧人定,指僧人。“野棠”,一种野花名。

了悟身如幻:了悟,觉悟。“身如幻”,佛教认为,一切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

何须访劫灰:劫灰,佛教用语,指燃烧过的骨灰。指佛教徒死后,其火葬后的骨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成都的昭觉寺时有感而作。昭觉寺,位于今成都市北郊。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僖宗逃难途中曾驻跸此地。唐末,王建据蜀称帝,建号大成,改年号为武成,改昭觉寺为报恩寺。宋元以后,又改为昭觉寺。诗的首句说:“人天即此路,花雨见空台。”意思是说,这里就是通向天界的路,花雨洒落在空中的平台上,犹如佛国的景色。第二句写:“刹尽南朝建,经多西土来。”意思是说,这座寺庙的屋顶已被毁坏得只剩下几片瓦当了,而且它是由南朝梁武帝建造的,但后来经过了许多朝代,一直传到唐朝,才被重建起来。第三句写:“碑荒残藓合,僧定野棠开。”意思是说,这座寺庙的碑石早已破败不堪了,上面长满了青苔;而周围的野草丛生,野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了悟身如幻,何须访劫灰。”意思是说,既然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我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求什么永恒的真理了。

全诗意境高远,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