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访幽栖宅,因过孝里门。
支离如有托,塞兑已无言。
扫榻依松寝,安桥接笋垣。
惟馀枯树下,日夜义乌喧。
注释:
访孙孝子永寿兼问养生:我是为了探访孙永寿的家,顺便询问养生之道。
为访幽栖宅,因过孝里门:为了寻找一处幽静的居所,顺便路过了孝子孙永寿的家门。
支离如有托,塞兑已无言:孙永寿身体已经支离破碎,说话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扫榻依松寝,安桥接笋垣:我为他清扫床铺,依靠着松树休息;我还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竹篱。
惟馀枯树下,日夜义乌喧:只有一棵枯树还在,却日夜被义乌城的喧闹声所包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孙永寿家中,并与其进行了交流。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孙永寿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孙家的关心与敬意。
首句“访孙孝子永寿兼问养生”,直接点明了诗人前来的目的。诗人不仅是出于对孙永寿的尊敬,更是出于对养生之道的向往。这里的“访”字,既表明了诗人的行动,也体现了他对孙家的尊重。
第二句“为访幽栖宅,因过孝里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孙永寿之间的互动。诗人不仅来到了孙家,更是深入到了孙家的庭院之中。这里的“幽栖”二字,既描绘了孙家的宁静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而“因过孝里门”则表明了诗人的到来是有目的的,他不仅仅是为了参观,更是带着问题而来。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示了孙家的生活状态。“支离如有托,塞兑已无言”,这句话描述了孙永寿的身体状况。他的身体已经支离破碎,说话已无法用言语表达。这里的“支离”和“无言”,都传达出了孙永寿身体的虚弱和无力感。而“塞兑”一词,则可能暗指孙永寿的心境,他的心境已经被忧愁和痛苦所填满,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随后的三句,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孙家的环境。“扫榻依松寝,安桥接笋垣”,诗人描述了他为孙家扫榻、依松休息的情景。同时,他还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竹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孙家的生活环境,更体现了诗人对孙家的帮助和支持。而“惟馀枯树下,日夜义乌喧”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环境的特点——只有一棵枯树还在,却日夜被义乌城的喧闹声所包围。这句话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荒凉,更传达出了一种孤独和无助感。
最后一句,诗人以“惟馀枯树下,日夜义乌喧”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孙家的关心与支持。这里的“惟馀枯树下”,既是对前面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孙家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个枯树下的地方重现往日的繁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孙家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它也传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生活、健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