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岁因僧腊,人天感物华。
翻经迷贝叶,颂酒愧椒花。
裘敝长千里,心飞故国涯。
随缘聊住世,岂是乐无家。
【注释】:
长干寺除夕——在长干寺的除夕夜。长干寺是建于三国时期,后经历代扩建,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客岁因僧腊——去年(即前一年末),我有幸担任过僧人(即和尚)。僧腊,是指出家修行者所度过的年数。
人天感物华——人间和天堂都受到大自然(即万物)的恩典与美丽。物华,指自然景物。
翻经迷贝叶,颂酒愧椒花——我在翻阅佛经时,被佛教经典深深吸引;在祭祀佛祖的时候,又因为自己无法像古代高僧那样虔诚地诵经、颂诗而感到愧疚(惭愧)。贝叶,指贝多树叶子。椒花,是一种红色的花,常用于祭祀。
裘敝长千里,心飞故国涯——我的皮袍已经破旧不堪,但我的心却依然牵挂着远方的故乡(即故乡)。
随缘聊住世,岂是乐无家——既然人生无常,我也只能顺应天命,在这里过着漂泊的生活,哪里能说我没有家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居他乡除夕之夜的感怀诗。诗人在长干寺中度过了他的僧人生活,也在这寺庙里体验了人世间的冷暖悲欢。除夕之夜,他在寺院中闲坐,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首联两句写客居他乡。“客岁因僧腊”一句,说明诗人在去年(即前一年)还曾做过僧人,因此,他称自己是“客岁”。这里,诗人运用了“客岁”这个词语,既表现了自己身份的转变,也表现了他内心对这种变化的复杂情感。接着,他又用“人天感物华”一句,表达了他对于人间和天堂都受到大自然(即万物)的恩典与美丽的感慨。这句诗中的“人天”,指的是人世间和天界,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强调了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颔联两句写自己对于佛经的痴迷以及在祭祀佛祖时的愧疚。“翻经迷贝叶”,指的是他在翻阅佛经时,被佛经深深吸引住了。“颂酒愧椒花”,则是指他在祭祀佛祖的时候,由于自己无法像古代高僧那样虔诚地诵经、颂诗而感到愧疚(惭愧)。这两句诗中的“翻经”和“颂酒”,都是佛教中重要的仪式活动,分别代表着对于佛法的学习和传承。而“贝叶”和“椒花”,则是古人用以祭祀神灵的物品,诗人通过这两个物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宗教仪式的重视和虔诚之心。
接下来两句,诗人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裘敝长千里”一句,形容了他的皮袍已经破旧不堪。然而,尽管如此,诗人的心却依然牵挂着远方的故乡。这里的“心飞故国涯”一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随缘聊住世”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接受命运的态度。他认为既然人生无常,他也只能顺应天命,在这里过着漂泊的生活,哪里能说他没有家呢?这最后一句,虽然看似是在说自己没有家,但实际上却是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长干寺除夕之夜的情感波动。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佛经的痴迷、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无奈和接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