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筵临水后,征马到山时。
非自耽游赏,其谁奈别离。
云封泉径杳,霜染石苔滋。
莫道空门树,攀来不系思。
【注释】:大石:指山名。安:指诗人自号。祖筵临水后,征马到山时。祖酒宴在水上举行,征人到了山里。非自耽游赏,其谁奈别离。不是自己耽恋游乐赏玩,又有谁能耐得住离情别绪呢?云封泉径杳,霜染石苔滋。云遮没了溪涧小路,霜染绿了山上苔藓。莫道空门树,攀来不系思。不要说空门里的古树,攀上去了也不会系住离思啊。
赏析:“祖筵临水后,征马到山时”两句,写与子安相别后的情景。“祖筵”,即饯行宴席,这里指送行者设下饯行之宴,以表达惜别之情。“征马到山时”,写诗人即将远行赴任,而此时又值山中风景佳丽,于是便在山间停留下来,饮酒作乐。“征马”二字,暗寓“征途”。
“云封泉径杳,霜染石苔滋”,这两句是说,由于云雾笼罩,溪涧的小路上显得幽深难辨;由于秋霜的降临,山中的岩石长上了苔藓。“云封”、“霜染”两词,既点明了季节、时间,又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气氛。
“莫道空门树,攀来不系思”两句,写诗人对子安的依恋和惜别的深情。“空门”,指寺院,这里泛指山林。“攀来”,指攀上山来。“空门树”,是借指山中树木,也暗喻子安。诗人登上山顶,看到寺中的松树,想到子安就在身边,不禁感慨万千。然而,他也知道子安已经离开了他,因而发出“攀来不系思”的感叹。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饰,却能生动传神地写出诗人与子安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