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险因慈阁,凭虚托化城。
江山一以眺,云树总含情。
钟外潮声尽,尊前花雨轻。
回波去无限,应是旅愁生。
【注释】
跻险:攀越险阻。因慈阁:指观音阁。比部:指尚书省的属官。饯别:设酒为别,饯,送行。家兄:兄长。
凭虚托化城:指凭高望远,寄托于化成城。化成城,即佛都,指长安。云树总含情:指登楼望远,看到山中树木皆似有情感。钟外潮声尽:指听到钟声已响到尽头。回波:指江水回流。无限:无边无际。应是:想必、当是。旅愁:在外旅途之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49年(唐天宝十四年)春天,诗人李白离开长安赴洛阳时,与友人相赠之作。全诗四句,每句五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意境开阔,语言简炼,感情真挚。
首联以“跻险”“因慈”领起,写诗人攀登险峻的高山,到达观音阁,登上高台眺望远方。“因慈”二字点明了登山的缘由,而“跻险”二字则描绘了一幅诗人攀登险峰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诗人站在化成城上,俯瞰着壮丽的江山景色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在这里,诗人用“一以眺”来形容自己的视野广阔,用“云树总含情”来形容山林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转向描写诗人在观音阁上的所见所感,听到钟声已响到尽头,欣赏到美丽的花雨纷纷洒落。这里的“钟外潮声尽”和“尊前花雨轻”分别描绘了钟声和花雨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尾联转向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想到离别之际,回望着那无边无际的江水,心中不禁涌起了无尽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无限”和“应是旅愁生”分别描绘了江水的辽阔和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相结合的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