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慕长生,将留不死名。
奄随朝露变,愁见夜台成。
关令收遗草,园公罢采荣。
犹言尸解去,临穴觉棺轻。
学道慕长生,将留不死名。
奄随朝露变,愁见夜台成。
关令收遗草,园公罢采荣。
犹言尸解去,临穴觉棺轻。
赏析
第一句:“学道慕长生,将留不死名。”
- 学道慕长生:此句描绘了诗人对长生不老之术的向往和追求。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通过修炼、服药等方式可以达到长寿甚至不朽的目的,因此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的愿望,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执着追求。
- 将留不死名: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下自己不朽名声的愿望。在古人的观念中,名声往往与个人的德行、才能紧密相连。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后人的认可和尊敬,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第二句:“奄随朝露变,愁见夜台成。”
- 朝露变:这里的“朝露”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诗人用“奄随”一词,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朝露易逝,意味着人生也如同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这种感慨使得诗人深感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 夜台成:夜台原指墓地,这里代指阴间。《诗·小雅·天保》中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夜台成则暗喻死亡的到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以及对未来归宿的深深忧虑。
第三句:“关令收遗草,园公罢采荣。”
- 关令收遗草:这句描述了关令(可能是指某种官职或神灵)来收取遗落之物的情景,暗示着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介入了诗人的命运。遗草的收取,可能意味着诗人生前的某些行为或成就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 园公罢采荣:园公可能是指种田之人或修行者,他们停止采摘荣耀的象征性物品。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荣誉的淡泊和超然。诗人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简朴的生活态度,不再追逐名利,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成长。
第四句:“犹言尸解去,临穴觉棺轻。”
- 尸解去:尸解是道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指通过服食仙药或进行其他特殊修炼,使肉体化为飞灰,而精神得到升华。诗人在这里使用“犹言”一词,表达了他对这种解脱方式的向往和认同。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真正的超越和自由。
- 临穴觉棺轻:这句话描述了诗人临终前的感受。当他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进入坟墓时,突然发现棺材似乎变得轻盈起来。这种体验可能是他内心深处对于生死界限模糊、对于永恒存在的渴望的体现。诗人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终结时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杜二挽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淡然处理,还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对永恒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终结的哲思,使其成为明代文人作品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