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云春不散,积雪晓来迷。
山气涵湖影,风光近鸟啼。
杖藜行郭外,鼓棹入塘西。
日暮归何事,逢人愧剡溪。

雪后山行

注释:

  1. 寒云春不散,积雪晓来迷。
  • 这句描述的是春天的早晨,天空中的积云尚未消散,而地面上的积雪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朦胧不清。”寒云”可能指的是冬天的残留云朵,而”春不散”和”积雪晓来迷”则表达了一种时间上的对比,即虽然春天来临,但寒冷的云气和积雪依然未完全消融。
  1. 山气涵湖影,风光近鸟啼。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山间的气息似乎能包容湖水的影子,周围的景色与鸟儿的啼声相映成趣。这里的”山气”可以理解为山间的空气或氛围,它包含了自然的气息和声音。”涵湖影”暗示了湖水与山的相互映衬,而”风光近鸟啼”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谐的自然场景,鸟儿的啼鸣似乎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为这个场景增添了生机。
  1. 杖藜行郭外,鼓棹入塘西。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户外的行动,他拄着拐杖行走在城外,然后划着船进入池塘的西边。”杖藜”是拄着一根手杖,”郭外”指的是城外,而”鼓棹入塘西”则描绘了他划船的动作和地点。
  1. 日暮归何事,逢人愧剡溪。
  • 这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感到疲惫,想要回家休息。然而,当他遇到行人时,他却因为自己的匆忙而感到羞愧,因为他认为他的匆忙打扰了他人的日常生活。”剡溪”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名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感受和体验。首句中的”春不散”和”积雪晓来迷”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第二句中”山气涵湖影”和”风光近鸟啼”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之中。第三句的”杖藜行郭外, 鼓棹入塘西”则展现了诗人在户外的行动,以及他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最后一句”日暮归何事, 逢人愧剡溪”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一天的劳作后感到疲惫,同时也因为匆忙打扰他人而感到羞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