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世将奚适,眈山聊近寻。
千林夏木秀,一径晚云深。
给苑时游鹿,香床或戏禽。
言思辞苦热,来此息慈阴。
【注释】
牵世:随世。奚适:何处。眈山:耽于山林。聊近:暂且接近。千林:千株林木。夏木秀:盛夏的林木繁茂。一径:一条小道。晚云深:傍晚的云层很厚,看不清道路。给苑:指帝王的园林。时游鹿,时时游动的鹿。香床:香木做的床。或戏禽,有时也看到有鸟在戏耍。言思辞苦热,来此息慈阴:说想辞去炎热,到这里来休息清凉。慈阴:佛经中所说的阿弥陀佛座下的金光明王菩萨像,是清凉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夏日游览中峰寺时的即兴之作。《全唐诗》编年注为“天宝六载(747)”。诗题“夏日游中峰寺”表明这是一首描写夏季游览寺庙的诗作,但诗的内容却和一般写景游寺之作不同,它没有描写寺庙的宏伟壮丽、幽美宁静以及僧人诵经礼佛、游客听讲闻法等场景。而是通过对夏日景色、景物特征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修行方法的理解和体悟。
开头两句“牵世将奚适,眈山聊近寻”,意思是说,我追求的世俗生活究竟在哪里呢?不如暂时到山中去寻访一下吧!这里诗人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与不满,同时也暗示了他向往山林隐居的生活。“牵世”一词出自《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谓我所担忧的是身在尘世,若我能舍弃肉身,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眈山”,即耽于山中,形容他喜欢山中清静、幽雅的环境。“聊近”,即暂且靠近,表示诗人想要暂时脱离喧闹的世界,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
中间四句“千林夏木秀,一径晚云深”,“给苑时游鹿,香床或戏禽”,“言思辞苦热,来此息慈阴”。分别描写了诗人眼中的山林美景和寺院的宁静环境。其中,“千林”、“百树”都是数量词,形容森林茂密、树木众多。而“夏木秀”则是指夏天的林木长得特别茂盛,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一径”则是形容山路弯弯曲曲、狭窄曲折。而“晚云深”,则是指黄昏时分,天空中云层厚重,遮挡住了大部分太阳光,使人感觉天色渐暗、云气浓重。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宁静而幽美的景象:郁郁葱葱的林木、曲折蜿蜒的小道、浓重而昏暗的天空,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接下来的四句“给苑时游鹿,香床或戏禽”,“言思辞苦热,来此息慈阴”,则是对寺院环境的具体描绘。其中,“给苑”指的是帝王的园林,通常都建有供人游玩的鹿场、鸟类表演的场所等娱乐设施;“香床”则可能是指香木制成的卧具,供人休息使用;“戏禽”,则是指有人在园中逗引鸟儿嬉戏玩耍。这些描述都展现了寺院内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最后四句“言思辞苦热,来此息慈阴”,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句子。这里的“言思”,可以理解为思念、感慨的意思;“苦热”,则是指炎热难耐的感受;“息慈阴”,则是指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清凉宜人的气息。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色和寺院环境,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向往,以及对佛教教义、修行方法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清凉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