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书新起大司空,再历宣房旧筑宫。
刍粟转输关国计,漕渠疏控见神功。
河源争谓来天上,水势齐驱入地中。
秦日岂须论郑国,周年何忝拜毛公。

潘大司空起拜御史大夫再督河漕奉寄二首 其一的诗词如下:

征书新起大司空,再历宣房旧筑宫。

刍粟转输关国计,漕渠疏控见神功。

河源争谓来天上,水势齐驱入地中。

秦日岂须论郑国,周年何忝拜毛公。

此诗通过赞美潘大司空治理河漕的功绩,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诗人对潘大司空的赞扬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潘大司空在诗中再次经历并整治旧时的宣府宫,这不仅是对他过去工作的一种回顾,也是对其未来工作的期许。通过“刍粟转输关国计”等句子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经济的重视,也显示了他作为一国之宰,对民生问题的关切。而“漕渠疏控见神功”则进一步强调了他所做贡献的卓越,展示了他在治理河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诗中的“河源争谓来天上,水势齐驱入地中”两句,不仅描绘了河源之水的壮观景象,更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潘大司空治理成果的赞叹。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最后两句“秦日岂须论郑国,周年何忝拜毛公”,则进一步彰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郑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他曾在河上修坝,使得河水流入魏国的土地,从而为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毛公”则是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的《秋兴八首》其中一首就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句子,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诗人在这里引用这两位历史人物,既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也寓意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潘大司空治理河漕的描写,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