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膺荐来京国,此日分符出帝关。
行李三春经赤壁,孤舟千里问通山。
公庭鞭扑长年少,山市喧嚣尽日闲。
朝罢都门一相送,东风吹柳未堪攀。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写友人邹子翚即将赴任通山,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友人去年受荐来京,今日被分派出帝关,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惋惜。颔联写友人行经赤壁,孤舟千里问通山,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关心。颈联上写友人在都门公庭鞭笞年少之人,下写友人山市喧嚣,尽日闲散,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不舍。尾联写友人离去后,诗人都门相送,东风吹柳还未攀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1)“去年”句——去年(去年)受推荐进京;“此日”句——今年被委派出任通山县令(今天)。
(2)“行李”句——行李三春(春天)经过著名的风景胜地赤壁;“孤舟”句——孤舟万里(长途)前往通山(这里指赴任通山)。
(3)“公庭”句——公堂上鞭打年轻的下属;“山市”句——山市喧嚣,一天天闲散。
(4)“朝罢”句——清晨退朝后,作者送别都门;“东风”句——东风吹动杨柳未及攀折,形容春意盎然而离别时依依不舍。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子翚之作。开篇两句,诗人用“去年”与“此日”对比手法,写出友人子翚去年受荐进京,而今年被委派出任通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接着,诗人描绘友人去路的情景,“行李三春经赤壁,孤舟千里问通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友人去路之艰难。“公庭鞭扑长年少,山市喧嚣尽日闲。”则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对友人子翚的关切之情。颈联写友人在都门公庭鞭笞年少之人,下写友人山市喧嚣,尽日闲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不舍。尾联写诗人都门相送,东风已至,但尚未攀折到柳枝,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