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坐清宵,围炉拥敝貂。
卷帘寒易入,汲水冻难消。
人静传疏漏,庭虚度急飙。
夜阑传北斗,天路正逍遥。
【解析】
此诗是杜甫在战乱中避难到四川的草堂时所作。诗写冬夜读书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淡远。首联“掩卷坐清宵”,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围炉拥敝貂”写出了诗人在寒冬中的困顿之状。颔联“卷帘寒易入,汲水冻难消”,写冬夜读书的困难。颈联“人静传疏漏,庭虚度急飙”,写夜深时分,室内静悄悄的,外面风声呼啸。尾联“夜阑传北斗,天路正逍遥”,写深夜时分,听到北斗星的移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答案】
译文:
我放下书本,在清冷的月夜里坐在书房里。围着火炉,穿着破旧的皮衣。
打开窗户很容易让寒气钻入房内,提上水壶去打水也难以驱走寒冷。
夜晚很寂静,传来稀疏的更鼓声,庭院空旷,风吹得很急。
夜深了传来北斗星的移动,想到人生之路正逍遥自在。
赏析:“次邹侍讲夜坐即事”,点明写作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首句“掩卷坐清宵”,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掩卷”,表示收书合卷,意谓停止读书。“坐”,指坐着。“清宵”,指深夜。“清宵”二字既点出了时令,又烘托出诗人独坐孤灯、沉思苦读的情态。“围炉拥敝貂”,写冬夜取暖。“围炉”,即围坐在火炉旁边取暖。“拥敝貂”,意为抱着旧毛皮取暖。“敝貂”指破皮的狐皮裘,“拥”字用得活脱脱地表现出作者对这副敝裘珍爱的情怀。“卷帘寒易入,汲水冻难消”,写冬夜读书的困难。“卷帘”,拉开帘子以避寒风。“易入”,容易进入。“汲水”,“汲”,提。“冻难消”,因为寒冷而无法消解。“人静传疏漏”,写夜深时分,室内静悄悄的。“人静”,指室内无人。“传”,指报时的声音。“疏漏”,古代计时器上的刻箭,因漏刻不十分精密而得名。“庭虚度急飙”,写风声呼啸。“庭虚”,指庭院空旷。“度”,通过。“急飙”,猛烈的旋风。“急飙”指呼啸而过的旋风。“夜阑传北斗”,写深夜时分,听到北斗星的移动。“夜阑”,指夜深。“传”,指听到。“北斗”,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就是天的中心,因此把天上的星星都叫做“斗”。《晋书·天文志》说:“天有众星,其中北辰最居其所。”“北斗”,泛指北斗星。“正逍遥”,意谓正当逍遥自得之时。“逍遥”,闲适自在的样子。
这首诗写的是在战乱中避难到四川的草堂时所做之事。前两句写冬夜读书的情景。后六句写冬夜读书之难以及由此而生发的联想。全诗以议论为主,但并不板滞,而是写得平实而流畅,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