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别子恨难禁,况复萧萧秋满林。
君去脩途宜努力,我于时事每惊心。
半生身世江湖远,百里桑麻雨露深。
佐邑想应多暇日,哦松庭院昼沉沉。
【注释】
客中:指旅途中。子:对别人的尊称。恨难禁:恨得难于抑制。萧萧:形容风声,也形容落叶。君去:指戴县丞离开。脩途:修远的路。我:作者自指。时事:当前世事。惊心:因忧虑而心惊。桑麻:桑树和麻树的统称,泛指农产。佐邑:辅佐地方政务的官。哦松庭院:指在松林庭院中吟诗作文。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六年(811),时诗人任江陵县尉。此诗是送别友人戴县丞的一首赠别之作。
诗的起笔“客中别子恨难禁”,直写别后思念的心情。一个“恨”字,把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抒写作者对前途渺茫的忧虑:“况复萧萧秋满林。”萧萧,指秋风的声音。这句意思是说,秋天来临,树叶飘落,一片萧瑟之声,令人伤感;更何况又是离别之时呢?
“君去脩途宜努力”,是对友人的勉励之词。“脩途”即“长路”、“远道”。诗人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虽为一介书生,但却怀有济世安民的壮志,所以劝朋友要立志远大,努力进取,不要辜负了青春年华。
“我于时事每惊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忧虑。“时事”,即国家大事或社会现象。“惊心”,是指忧心忡忡,心神不安。“惊”,是吃惊的意思,这里指担忧、害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担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诗人转入对友人的祝愿与期望:“半生身世江湖远。”“半生”,即一生的一半时间,即中年时期。“江湖”代指仕途之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在外做官的时间还很长,要多加小心谨慎,不要贪图名利,误入歧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百里桑麻雨露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百里桑麻,泛指农田。雨露深,指雨水滋润,阳光普照,庄稼茁壮成长。这一句既写出了友人离任前的繁忙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你在新的地方能够有所作为,造福人民大众。
诗人以自己的情感来结束全诗:“佐邑想应多暇日,哦松庭院昼沉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在新的岗位上一定会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在庭院里的松树下读书思考,沉浸在学问之中。这既是对自己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憧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