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织蛇蟠径路迷,古松深处结幽栖。
鹤从缥缈归来疾,天入苍茫看转低。
怯老不随山屐尽,懒眠真约野云齐。
迩时西涧花还发,风景依然似浣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画。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 素台所见:素台,即素净的台子,这里指代诗人自己的居所。所见,指看到的景物和景象。
- 茑织蛇蟠径路迷:茑鸟编织着藤蔓,蛇蜷曲在小路上,小路因此变得难以辨认,显得十分幽深。
- 注释:茑鸟是一种攀缘植物,其细长的枝条像绳索一样编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蛇则蜿蜒在小路上,使得道路变得曲折难辨。这里的“蟠”字形容蛇的弯曲形态,形象生动。
- 译文:我独自居住在素净的台子上,所见之处都是茑鸟编织的枝叶和蛇盘曲的小径,使得小路显得十分隐秘和幽深。
第二句:
- 古松深处结幽栖:古松,指的是古老的松树,这里指松树下的幽静之地。幽栖,指隐居生活或隐居的地方。
- 注释:在古松的深处,诗人找到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隐居之地,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
- 译文:我在松树环绕的深处找到了一个安静的住处,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句:
- 鹤从缥缈归来疾:鹤,一种长寿的鸟类,常与仙风道骨联系在一起。缥缈,形容高远、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指鹤在空中飞翔的姿态。
- 注释:一只鹤从天空中飞回,动作敏捷,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 译文:一只鹤从高高的空中快速返回,展现出它那轻盈的飞行姿态。
第四句:
- 天入苍茫看转低:苍茫,形容广阔无边的天空。这里比喻诗人抬头仰望时感受到的广阔无垠。
- 注释:当诗人抬头看向天空时,他感受到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仿佛要融入其中一般。
- 译文:抬头看到天空广阔得如同苍茫的大地,让人感觉天地相接,仿佛融为一体。
第五句:
- 怯老不随山屐尽:怯老,指年岁渐长,身体逐渐衰老。山屐,是一种爬山用的鞋子。这里比喻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 注释:尽管岁月流逝,诗人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会因为年岁增长而放弃追求。
- 译文:随着岁月的增长,诗人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不会因年事已高而放弃探索。
第六句:
- 懒眠真约野云齐:懒眠,指悠闲自在地睡觉。野云,指飘动的云彩,这里比喻诗人的生活状态。
- 注释:诗人选择在自然的环境中休息,与云朵一起享受悠闲的时光。
- 译文:我选择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休息,与飘动的云朵一起享受那份悠闲和宁静。
第七句:
- 迩时西涧花还发:迩时,近时的意味,这里指现在。西涧,指的是西边的小溪或山间清流。
- 注释:现在西涧中的花儿已经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 译文:现在西涧中的花儿已经盛开,它们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第八句:
- 风景依然似浣溪:风景,这里指周围的自然景致。浣溪,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小溪,常用来形容美丽宁静的环境。
- 注释:周围的自然景致依旧如当年那样美丽宁静,仿佛回到了那个清澈的小溪旁。
- 译文:周围的自然景致依然那么美丽宁静,让人想起曾经那个清澈的小溪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隐居生活。诗中通过描绘松树下的幽静、飞翔的鹤影、广阔的天空以及悠闲的野云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