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清时憩此亭,吟眸望入碧云屏。
金精既散虎文炳,剑水空藏龙气腥。
张祐集中诗寡和,生公台下法谁听。
凭栏不尽登临兴,独喜桑麻四野青。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日清时憩此亭,吟眸望入碧云屏。
  • 注释: 在清爽宜人的春日里停下脚步,坐在这个亭子里,目光投向远处,仿佛能透过那层层如画的碧绿云屏。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某个晴朗日子,选择在这个亭子中休息的情景。”风日清时”暗示了天气的宜人,”憩此亭”则表达了在此停留的愿望。”吟眸望入碧云屏”形容诗人通过眼神和诗歌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将观者的视角和感受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1. 金精既散虎文炳,剑水空藏龙气腥。
  • 注释: 金色的光芒消散后,老虎身上的纹理更加明显;剑气在空中消散后,龙的气息却变得刺鼻。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两种不同现象。”金精既散”比喻阳光照射下物体上金光闪烁的景象,”虎文炳”即老虎身上的花纹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醒目。”剑水空藏龙气腥”则是用剑气比喻天空中的云彩,而“龙气腥”则可能指龙的气息被风吹散,变得不再浓厚。这里的“空”意味着原本存在的某种东西(如云或龙)现在已不复存在或者不再显著。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1. 张祐集中诗寡和,生公台下法谁听。
  • 注释: 张佑的诗作很少得到他人的回应,生公台下的佛法也无人理会。
  • 赏析: 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看法。张佑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并不为人所广泛接受,因此“寡和”指的是他的诗作很少获得共鸣或响应。”生公台下”则是一个佛教故事,据说是印度高僧阿育王所建,但后来因为没有人信奉而被废弃。这里的“法谁听”可以理解为佛法(佛教的思想和文化)在社会中缺乏传播和实践的空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可能较为淡薄。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可能暗示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以及精神追求的缺失。
  1. 凭栏不尽登临兴,独喜桑麻四野青。
  • 注释: 站在栏杆上,无法抑制内心的登高远望之情;然而独自欣喜的是,田野中遍布翠绿的庄稼,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欣赏之情。“凭栏不尽登临兴”描述了诗人因景生情、情感澎湃的状态,他站在栏杆旁久久不愿离去,想要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独喜桑麻四野青”则是说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诗人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尤其是当看到广阔的田野上绿色的麦苗时,更增添了一份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