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违色养,薄宦滞功名。
几载归闽梦,今朝到越程。
山环晴见喜,涛怒夜闻惊。
此际倚闾望,应思中路征。

【译文】

我高堂上违逆了母亲的脸色,为官却未能实现自己的功名。

几年的归乡愿望,如今终于成行;今天来到越地,明天又要启程。

山环翠色映晴日,涛声怒号夜闻雷;此时倚门望子归,定会想到路途艰辛。

【注释】

舟次钱塘写怀:诗人因公务在外地,乘船经过浙江的钱塘,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心情。舟次,乘船经过。钱塘,今浙江杭州市。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诗人乘船过江,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高堂违色养:违背母亲的养育之恩。违,违背。色养,指母亲对子女的抚育和爱护。

薄宦滞功名:做官很清贫,未能取得功名。薄宦,微薄的官职。滞,滞留。功名,指功名利禄。

几载归闽梦:几年来我一直有回到福建的梦。几载,几年。闽,福建省的简称。

今朝到越程:今天终于到达了越地。今朝,今天。越,地名。越地泛指南方地区。

山环晴见喜:群山环绕着阳光,显得格外美丽。山环,周围群山环绕。

涛怒夜闻惊: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夜里都能听到海浪的轰鸣声。涛怒,波涛汹涌的样子。

此际倚闾望:此刻我在家门口倚栏远望。闾,里巷的大门。

应思中路征:应当思念家乡的路途艰难。中路,指回家的路。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身处异地时所遇到的自然景物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

首联“高堂违色养,薄宦滞功名”,诗人用“违色养”和“滞功名”来形容自己的境况,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无奈。这里的“违色养”和“滞功名”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把个人的境遇比作母亲对自己的养育和对自己仕途的期望。

颔联“几载归闽梦,今朝到越程”,则是说自己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几载”表示时间的长度,“闽”指的是家乡,“越”则是指现在所在的越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多年来一直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如今终于得以实现,心情无比激动和欣慰。

颈联“山环晴见喜,涛怒夜闻惊”,则是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山环”和“涛怒”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把山水景色展现得栩栩如生。而“晴见喜”“夜闻惊”则是形容诗人在欣赏这些美景时所感受到的情感波动,既是一种喜悦,又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体验。

尾联“此际倚闾望,应思中路征”,则是诗人在看到家乡的景象后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慨。这里的“此际”表示当前的时刻,“倚闾望”则是站在家门之外望着远方。而“中路征”则是指自己回家路上的艰辛和坎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己仕途道路上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