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萍乡路,寥寥称客情。
鸟声喧日午,山色荡春晴。
不饮愁偏积,无言意自生。
西巡尚千里,极目瘴烟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选项的表述是否准确或恰当,最后进行比较、推敲。此题要求考生对《憩袁州宣风镇公馆》中的诗句和译文逐句解释,并结合注释赏析诗歌。解答此题,需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及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孤馆萍乡路,寥落称客情”,“孤馆”指诗人所居之处是孤单寂寞的,“萍乡路”,指诗人所居之馆在萍乡,“寥落”“称客情”点出诗人孤独的心境,“称客情”即称颂客人的情怀,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鸟声喧日午,山色荡春晴”,“喧”字用得极妙,写出了鸟儿叫声喧闹的情景,“日午”,指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刻,“春晴”指春天晴朗的天空,“山色荡春晴”写诗人看到山色明媚,心情舒畅,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不饮愁偏积,无言意自生”,“积”,堆积;“生”,产生。“不饮”与“愁”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不饮”即不想喝酒解愁,“愁”即愁绪,诗人因愁而不想喝酒,所以愁越积越多,“意自生”,即意会自然而生。“西巡尚千里,极目瘴烟清”,“西巡”指皇帝巡视西部边疆地区,这里借指朝廷之事,“尚”表估计的意思,“千里”指路途遥远,“极目”是极力远眺的意思。作者想象自己站在高处,远望远方的边关,虽然路途遥远,但是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心旷神怡,瘴气也被吹散了。“瘴烟”是南方炎热多雨地区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清”,清新、凉爽。“瘴烟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大义的坚定信仰,也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西巡尚千里”,说明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但仍关心国家大事。“极目瘴烟清”,既表现出他对朝廷忠诚耿直的品质,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诗人以景传情,抒发了自己对朝廷忠诚耿直的品质和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盼之情。
【答案】
译文:我独自的住所是在萍乡路上的孤零零的馆舍,这让我想起了漂泊异乡的旅人的心情。鸟儿鸣叫的声音在中午时分喧闹不已,阳光照耀下的群山景色显得格外美丽。因为不能饮酒来解除忧愁,所以愁闷累积在心中;由于沉默无语反而更加感到惆怅。皇帝巡视西部边疆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极目远眺之下,只见那片瘴气弥漫的地方已经变得清澈了。赏析: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当时诗人任袁州刺史。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了他在袁州官舍所见所感。首二句写自己独处孤馆时的感慨和孤独之情。第三四句描绘了诗人在官舍中静坐沉思的场景。第五六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的忧虑以及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