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姑苏不日程,画船湘席款离情。
谩惊异客如萍水,且喜同僚即弟兄。
竹寺觅茶消醉渴,野僧呼酒解馀酲。
夕阳孤棹龙山渚,南望长吟愧报琼。

注释:

  1. 京城的姑苏,不是每天要路过的,乘坐画船,在湘席上款待我。
  2. 漫惊讶客如浮萍,漂泊不定,但高兴同僚就是弟兄。
  3. 到竹寺寻找茶水消除醉酒口渴,找野僧买酒解除余酲。
  4. 在夕阳中孤舟划向龙山岛,南望长吟愧对琼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京师去京口任职,和周李二同官远饯时写的。首二句写在京口送别。“不日”即“无日”,言非一日可至也。“京口姑苏”点明饯别之地及离京口的时间。“不日程”与“非一日”,“姑苏”与“京口”相对举,既写出了路途遥远,又表现出诗人急于赴任的心情。“画船湘席”三句写在饯别宴会上的情事。“湘席”借指饯别宴席,因唐代诗人王昌龄《巴陵送李十二》一诗中有“沅江流水到辰阳”、“送君南浦伤离肠”等语,可知当时饯别多在江边,故称其席为“湘席”。诗人以“款”字领起,描绘出一幅送行场面,使人感到亲切、自然。诗人把惜别的深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之中,使感情显得含蓄深厚。
    五、六两句承前意转写送别的感受。诗人用“客如萍水”、“喜同僚即弟兄”两个比喻,来写自己的感受。诗人以漂泊不定的游子自比,说明自己像浮萍一样四处飘荡;同时,又以同僚为弟兄,表现了对同僚深厚的感情,这也正是诗人所渴望的。“且喜”二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七、八两句写在竹林寺院中寻茶和饮酒解酒的情事。“觅茶”即寻觅茶,因为“茶”和“且”谐音,所以这里用“觅茶”代替“且茶”。“消醉渴”即消除醉后的口渴。《世说新语·任诞篇》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啸声若牛,远达于外。”可见他喝酒很厉害。“野僧呼”即请野僧喝酒,因为“酒”和“且”谐音,所以用“呼酒”代替“且酒”。这两句写在竹林寺院中寻茶和饮酒的情景,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酒的爱好。诗人用“消”“解”二字,表现了饮酒的快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豪爽的性格。
    九、十两句是写在龙山渚上送别的情景。“龙山渚”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在这里是虚指,暗用晋代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于武昌西北之小洲上筑龙山寺的故事。庾亮在武昌时,经常泛舟于长江,有时还登上龙山,眺望长江的景色,作赋赋诗。《世说新语·排调篇》载:“庾公(亮)在武昌,秋夜气佳,令人有凌云志,乃登南楼理咏云:‘闲听晚蝉,误入藕花深处鸣金。”“这里的晚蝉,就是指的鹤鸣。“长吟”即放声长吟,表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愧报琼”即惭愧地向友伴告别。这两句是说自己在长江边长吟而别,是因为自己辜负了友人的期望。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的话。
    可以看出诗人在饯别宴上,心情是复杂的。他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更有着对仕途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