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苍茫曙色低,扶桑枝上听天鸡。
光摇旗旐龙蛇动,班簇衣冠鹓鹭齐。
重译来庭通桂海,中兴有颂勒浯溪。
老翁喜见丰年兆,自典春衣酒满携。

丁酉元旦其一

海气苍茫曙色低,扶桑枝上听天鸡。

光摇旗旐龙蛇动,班簇衣冠鹓鹭齐。

重译来庭通桂海,中兴有颂勒浯溪。

老翁喜见丰年兆,自典春衣酒满携。

注释:

  1. “丁酉”:农历干支纪年,指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正月初一。
  2. 海气苍茫:形容早晨的大海气势浩大,天空广阔无垠。
  3. 曙色低:指太阳初升,天色微明,光线暗淡。
  4.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日出之处。此处借指太阳。
  5. 天鸡:传说中的日出使者,即公鸡。
  6. 光摇旗旐:形容阳光照射下,旗帜飘扬的样子。
  7. 班簇衣冠:形容官员们穿着整齐,仪态端庄。
  8. 重译:多次翻译,表示语言沟通顺畅。
  9. 来庭:来到朝廷或皇宫门前。
  10. 通桂海:形容通过各种渠道交流,如同穿过桂花林一样繁茂。
  11. 中兴:恢复国运昌盛时期。
  12. 颂勒:赞美之辞,用诗歌歌颂功绩。
  13. 勒:刻在碑石上,用作纪念。
  14. 重典:重复使用法律条文。这里指反复强调、强调。
  15. 典:掌管,引申为遵守。
    赏析:
    《丁酉元旦》是一首描绘唐代中和三年正月初一清晨景象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气蓬勃的新年画面。
    首句“海气苍茫曙色低,扶桑枝上听天鸡”,以海气苍茫为背景,描绘了曙光初现的景象。诗人站在海边,仰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听到天边的报晓鸡声,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里的“扶桑枝上”指的是东方,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而“听天鸡”则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次句“光摇旗旐龙蛇动,班簇衣冠鹓鹭齐”,进一步描绘了朝阳下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旗帜和龙蛇在风中摇曳,官员们身着官服,仪态庄重,如同一群鹓鹭(一种水鸟)在齐飞,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的“光摇旗旐”形象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和力量;而“班簇衣冠”则展现了朝廷官员们的庄重和威严。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对朝廷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重译来庭通桂海,中兴有颂勒浯溪”,继续描绘了朝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诗人提到朝廷之间的多次翻译,意味着沟通顺畅;而“通桂海”则象征着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友好往来。这里的“中兴”是指国家处于兴盛时期,而“有颂勒”则意味着人们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高度的评价和赞美。
    最后一句“老翁喜见丰年兆,自典春衣酒满携”,则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描述了一位老人看到新年丰收的景象,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之情。他穿着新买的春衣,喝着美酒,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丰年兆”指的是丰收的预兆;而“自典春衣”则表明老人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年景象,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与昌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