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龙江读书地,何如鹿洞与鹅湖。
梵宫已作新轮奂,郡志空存旧谱图。
碧玉峰前移老桧,还珠门外剪寒芜。
记文自可徵千载,太史虞公国钜儒。

”`

试问龙江读书地,何如鹿洞与鹅湖。

梵宫已作新轮奂,郡志空存旧谱图。

碧玉峰前移老桧,还珠门外剪寒芜。

记文自可徵千载,太史虞公国钜儒。

译文:
在龙江的读书之地,相比鹿洞和鹅湖如何?新梵宫已然建成,但郡志却仍停留在过去。碧玉峰前移走的老桧,还珠门外修剪的寒冷草木。记录的文字可以证明千年,太史虞公是国之巨儒。

注释:

  • 龙江: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地区。
  • 鹿洞:指著名的教育遗址,位于江西庐山。
  • 鹅湖:同样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和教育场所。
  • 新梵宫:新的寺庙建筑,梵宫意为佛教寺庙。
  • 太史虞公: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或官员虞集(字公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学术场所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比较龙江、鹿洞和鹅湖等地方的变迁,反映了时代变迁下文化和教育机构的兴衰。诗中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示了这些场所曾经的重要性以及现在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视。此外,诗中提及的“太史虞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虞集,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