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鹢来官舫,黄牛守野童。
麦苗今渴雨,舟子莫呼风。
书役夫催急,流亡室半空。
平生忧国意,无语向山东。
将至德州短述二首 其二
【注释】
画鹢:指船。
黄牛:指农夫。
麦苗:泛指农田里的庄稼。
渴:盼望。
舟子:指船夫,泛指船上的人。
书役:官府文书和差役。
流亡:流离失所。
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的地区。这里借指国都洛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将赴德州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画鹢来官舫,黄牛守野童。
麦苗今渴雨,舟子莫呼风。
书役夫催急,流亡室半空。
平生忧国意,无语向山东。
将至德州短述二首 其二
【注释】
画鹢:指船。
黄牛:指农夫。
麦苗:泛指农田里的庄稼。
渴:盼望。
舟子:指船夫,泛指船上的人。
书役:官府文书和差役。
流亡:流离失所。
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的地区。这里借指国都洛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将赴德州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注释】 固城:地名。 宿雨含千柳:经过一夜的雨水,使柳树更加郁郁葱葱。 微凉变一川:天气微凉,江水也变得清澈透明。 官衙:衙门。 小吏:低级官员。 箫鼓闹鲜船:箫声和战鼓声响彻整个江面,船上的人忙碌着准备迎接客人。 烟雾挥盈纸:烟雾弥漫,仿佛把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烟雾之中。 风云思满天:风吹云散,天空晴朗,使人思绪万千。 呼童买南酒,不惜杖头钱:让仆人去买酒,不惜花费一些钱。 【赏析】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来逐句释义这首诗: 1. 电火时惊目,雷车正辗空。 - "电火":指闪电。 - "时惊目":形容闪电突然出现,使人惊讶。 - "雷车":指雷声。 - "辗空":形容雷声巨大,如同车辆在空旷中行驶。 2. 敢祈连夜雨,且杀逆头风。 - "敢祈":表示敢于请求。 - "连夜雨"
寄寄亭前物,来观寄寄身。 草花应自得,云水任吾真。 白月能留照,深杯别有春。 乾坤俱旅寓,何处是天根。 诗句注释: - 寄寄亭前物:指寄寄亭周围的景物。 - 来观寄寄身:来到寄寄亭观赏寄托身心之处。 - 草花应自得:花草应该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 - 云水任吾真:云彩飘渺,水流无拘,我行我素,追求真正的自我。 - 白月能留照:洁白的月光能照亮万物。 - 深杯别有春
注释: 身在俱为乐,途穷亦不嗔。 南风休滞我,堤柳尚迎人。 零乱波翻玉,鬅鬙鬓欲银。 乾雷无雨意,再拜祝江神。 赏析: 首联“身在俱为乐,途穷亦不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并不感到沮丧或愤怒,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颔联“南风休滞我,堤柳尚迎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南风吹拂着诗人,堤柳也似乎在欢迎他。 颈联“零乱波翻玉,鬅鬙鬓欲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外貌
译文: 四月二十八日狂风大作, 千艘小船被风刮得四处飘荡。 万只船在风中发出呜咽的叫声, 人们的心情也感到惊恐不安。 人们心中空自惊骇, 连风神都感到劳累。 黑发从今变黄, 汉朝高悬黄尘。 闲窗是谁家的儿郎, 歌声伴枕边,梦魂劳苦。 注释: - 四月二十八日:指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天气异常,风力强劲。 - 靡靡:形容船行缓慢或船只众多的样子。 - 废:停止、无法前行。 - 呜呜
忧旱 半晌飘时雨,轰雷几夕昏。 未酬苏旱意,也受一凉恩。 散步看云脚,沉吟对麦孙。 青青野莙荙,满径为谁繁。 注释: 1. 愁思:愁苦烦闷;忧念。 2. 半晌:一会儿;片刻。 3. 时雨:适时的雨水。 4. 轰雷:雷声轰鸣。 5. 苏旱意:解除旱情的意思。 6. 一凉恩:凉爽恩泽。 7. 散步:漫步;闲逛。 8. 云脚:云朵的边缘,云的形状像脚,这里指乌云。 9. 麦孙:麦子上的麦芒。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