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飒招提景,春衫试苎麻。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
烟罩枇杷树,香传枸杞茶。
冬冬还到耳,晚鼓散官衙。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从诗中“吾那拘礼数”一句可知,诗人与送别的友人是朋友关系,且诗人有礼数的约束;“僧亦厌袈裟”一句可知,诗人也不喜欢僧人穿的袈裟,这两句是说两人都不愿意拘守于礼制、规矩。颔联点出送别之意,颈联以景写情,尾联点题,并暗含送别之意。
【答案】
寓资福寺
塔飒招提景,春衫试苎麻。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
烟罩枇杷树,香传枸杞茶。
晚鼓散官衙。
塔飒招提景,春衫试苎麻。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
烟罩枇杷树,香传枸杞茶。
冬冬还到耳,晚鼓散官衙。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从诗中“吾那拘礼数”一句可知,诗人与送别的友人是朋友关系,且诗人有礼数的约束;“僧亦厌袈裟”一句可知,诗人也不喜欢僧人穿的袈裟,这两句是说两人都不愿意拘守于礼制、规矩。颔联点出送别之意,颈联以景写情,尾联点题,并暗含送别之意。
【答案】
寓资福寺
塔飒招提景,春衫试苎麻。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
烟罩枇杷树,香传枸杞茶。
晚鼓散官衙。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七》是明朝林光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被铜鼓声唤醒的情境。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 松阴横一枕,翻忆在扶胥。 松树的影子横卧在枕头上,让我不禁回忆起曾经在扶胥的经历。 铜鼓回春梦,波罗集异乌。 铜鼓的声音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回到了他的梦境中,而那些奇异的鸟儿聚集在一起。 于今甘拙讷,不睡复何如。 他感叹现在的自己宁愿安睡也不愿再经历这样的梦境。 九鼎传东汉
注释: 边城无隙地,孤岛有僧居。 急桨过蛮叟,呼船问市鱼。 轻风醒宿酒,伏枕看残书。 断我登临兴,重云嶂碧虚。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海岛生活画卷。诗人在边城的空地上泊舟,岛上的僧人独自居住着。急桨声中,一个蛮夷老人划船过来询问卖鱼的事。轻风拂面,诗人醒来后伏枕看书,但心中却有一股登高赏景的冲动,却被重重的云雾遮挡住视野,只能看到山峰如碧玉般晶莹剔透
暝色催正雨,腾腾海气蒸。 喧阗市井语,明灭夜船灯。 敛迹同渔父,投闲羡岛僧。 浮云思世计,种种不堪凭。 注释:暝色是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正雨是指大雨;腾腾指热气上升的样子;喧阗是喧闹嘈杂的意思;敛迹指收起踪迹;投闲指辞官归隐,这里用来形容隐居生活;岛僧指在海岛上修行的僧人;浮云是指飘渺不定的事物;思世计是指思考世俗事务,这里指考虑功名利禄之类的事。 赏析:番禺,古地名,今广州市南郊
【注释】: 敛桨三江寨,山寒日欲晡。 敛桨:收起船桨;三江:指长江、嘉陵江和岷江等。 三江晚泊二首其一 其一 山寒日欲晡, 山寒冷,天将黑,日已近傍晚。 江流吞岭觜,岚气障天隅。 江流蜿蜒曲折,如吞向山的山尖。 岚气:雾气。障:挡住。天隅:边际。 岚气障天隅。 云雾弥漫,挡住天际的边缘。 津吏何骄蹇,商船苦索需。 津吏:渡口官吏。商船:商人的船。 何骄蹇:为何骄傲自大。商船苦索需
注释: 露坐:在露天里坐着。 滴露凝疏竹,香风递远荷。 雨水打湿了稀疏的竹子,微风吹送着远处荷叶的香气。 科头南海月,绝耳虎门波。 我光着头发,望着南海上的月亮,听不见虎门的波浪声。 僻地栖来惯,清宵得处多。 偏僻的地方生活惯了,清冷的夜晚有很多乐趣。 老怀凉不寐,听得采莲歌。 我的胸怀感到寒冷,但睡不着觉,只能听到采莲姑娘们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诗句释义】 低回滕伞岭:在滕伞岭上徘徊,低回。 怅望曲龙陂:在曲龙陂上远望。 花气盈双袖:花朵的香气充溢在衣袖之间。 春声转数鹂:春天的声音伴随着数只黄莺鸣叫。 老亲那作恶:年迈的亲人不会做坏事。 稚子巧相怡:小孩子们聪明伶俐,互相取乐。 尽日穷清赏:一整天都在欣赏美好的景色。 尽日穷清赏:整天都沉浸在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中。 未暝时:傍晚时分。 【译文】 在滕伞岭上徘徊,眺望着曲折的龙陂。
译文: 在白昼中,我悠然自得地躺着,不需要人搀扶。 白昼中,我的心没有杂念,清贫病体依然坚如磐石。 我像一棵枯朽的木头那样沉静,太阳仿佛也在悠闲地移动。 役税都均匀地交到了明府手中,衙门里没有那些忙碌的官差和吏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闲适生活的诗。首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白昼中悠然自得、无需人扶的场景。第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的坚守和对疾病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