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厌江村,丛林借幽楚。
随意参禅元,开襟洗尘土。
剧饮借容颜,豪吟雕肺腑。
庭竹数竿秋,芭蕉千叶雨。
有时临崔嵬,释儒杂宾主。
有时陟山巅,乾坤从仰俯。
有时折角巾醉歌,有时无弦琴浪抚。
对景漫优游,何心事簪组。
萧散林丘,傲睨今古。
守拙养真,伊谁俦伍。
几回醉眼摩娑,不觉空庭日午。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山林中生活和感悟的诗作。以下是逐句释义:
习俗厌江村,丛林借幽楚。
注释:这里的“习俗”指的是文人墨客们的生活习俗,他们厌倦了繁华的城镇和喧嚣的生活,而喜欢在山林中寻求一种宁静。“丛林”则是指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暗示诗人想要寻找一种幽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随意参禅元,开襟洗尘土。
注释:这里的“参禅元”指的是参悟禅宗的道理,而“开襟洗尘土”则是指通过修炼身心来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的纷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追求内心宁静、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剧饮借容颜,豪吟雕肺腑。
注释:这里的“剧饮”指的是饮酒过量,而“豪吟”则是指大声吟诵,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他饮酒吟诗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豪放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庭竹数竿秋,芭蕉千叶雨。
注释:这里的“庭竹”指的是庭院中的竹子,而“秋”则是指秋天,暗示着诗人所处的季节。“芭蕉千叶雨”则是指芭蕉叶子上的雨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有时临崔嵬,释儒杂宾主。
注释:这里的“临崔嵬”指的是面对高山峻岭,而“释儒杂宾主”则是指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暗示了诗人的思想境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不同文化、哲学观点的包容和尊重。有时陟山巅,乾坤从仰俯。
注释:这里的“陟山巅”指的是登上山顶,而“乾坤从仰俯”则是指天地万物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暗示了诗人对自己能力和地位的信心。有时折角巾醉歌,有时无弦琴浪抚。
注释:这里的“折角巾”指的是摘下头巾,而“无弦琴浪抚”则是指弹奏没有弦的琴,暗示着诗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修养。对景漫优游,何心事簪组。
注释:这里的“对景”指的是面对美景,而“漫优游”则是指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不拘泥于功名利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生活的热情。萧散林丘,傲睨今古。
注释:这里的“萧散”指的是悠闲自在,不受拘束,而“傲睨今古”则是指对古今人物都有一种轻蔑的态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自信和对历史的不屑一顾。守拙养真,伊谁俦伍。
注释:这里的“守拙”指的是保持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而“养真”则是指培养纯真的心性。诗人在这里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几回醉眼摩娑,不觉空庭日午。
注释:这里的“几回醉眼摩娑”指的是诗人多次醉酒后迷离的眼神,而“不觉空庭日午”则是指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流逝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山林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名利看淡、对历史不屑一顾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