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寒霜渚梦悠悠,衡岳西风落木秋。
病里断猿司马泪,吟馀残月仲宣楼。
自怜江汉犹迟暮,谁采城蓉寄远游。
鸿雁一行斜不度,水光山色满汀洲。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江汉时期(约公元810年前后)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篇意境苍凉。
首联“草寒霜渚梦悠悠”,起得苍凉空阔。“霜渚”指秋霜凝结的沙洲。“寒霜”点明节令,“渚”字又写出了景色,使画面具有立体感。“梦悠悠”三字用得极为精妙,它既写出了诗人的愁思,又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衡岳西风落木秋”是第二联。“衡山”即南岳衡山,是五岳之一。《文选·张衡<东京赋>》:“若乃衡山之西,有衡岳焉,赤松、王乔好古修道于此。”李善注引《南岳记》:“衡山高二千四百丈,在长沙零陵界上。”《水经注》卷三十二:“湘水北径南岳,盖衡山也。其山则紫玉为坛,丹沙为井。天帝封之为镇南将军,谓之南岳。”这两句以西风落木暗示时令为秋季,而衡岳之西正是秋天的典型景象。“落木”二字极富画意,它既写出了秋天树木凋零、衰败萧索的景象,又暗示出诗人心境的凄凉。“西风”与“寒霜”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深秋凄冷的氛围。“梦悠悠”与“落木秋”相互照应,更加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颔联“病里断猿司马泪,吟馀残月仲宣楼”。颈联是“自怜江汉犹迟暮,谁采城蓉寄远游”。尾联是“鸿雁一行斜不度,水光山色满汀洲”。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汉时期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前三联写景,后三联抒情。第一联写景:草已冻死,霜降在渚(沙洲),诗人正梦见西风中的落木萧萧。第二联写景:秋风中西风劲刮着落叶,诗人感叹自己身患重病,悲叹韶华已逝。第三联由景及情:诗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孤独,想到朋友远在他乡,自己却无法为他排忧解难,不禁悲伤泪下。第四联写景:诗人遥望天空中的孤鸿,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活,不知归宿。第五联写景:诗人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但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禁黯然神伤。第六联写景:夜幕降临,月光皎洁明亮,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感慨自己命运多舛,不知何去何从。第七联写景:诗人看到大雁一行飞过,但它们却无法到达目的地;他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但心中却充满了忧愁和痛苦。第八联写景:诗人站在水边,看到清澈的河水流淌不息,但却看不到自己的踪迹。最后一句“水光山色满汀洲”,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这江水一般,虽然浩渺无际,但却看不到尽头。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