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扬子津,冉冉离瓜步。
生憎一幅帆,载却所欢去。
郎是白榆树,托根种绛河。
侬如萍钱子,日日逐江波。
扬子曲
泛泛扬子津,冉冉离瓜步。
生憎一幅帆,载却所欢去。
郎是白榆树,托根种绛河。
侬如萍钱子,日日逐江波。
注释:
- 泛泛扬子津:泛泛,浮泛的样子。扬子津,古称“淮浦”,位于今江苏扬州市附近,长江北岸。
- 冉冉离瓜步:冉冉,缓慢、慢慢的样子。瓜步,地名,位于今安徽芜湖市,长江北岸。
- 生憎一幅帆:生憎,非常讨厌的意思。一幅帆,即一叶扁舟或一帆风顺的帆船。
- 载却所欢去:载,装载。所欢,指自己。欢,快乐、喜爱的东西。
- 郎是白榆树:郎,这里指的是诗人自比的对象。白榆树,一种树名,也用来比喻高洁的男子。
- 托根种绛河:托根,扎根、生长在。绛河,黄河古称。
- 侬如萍钱子:侬,你。萍钱子,指飘零不定的浮萍。
- 日日逐江波:日日,每天。逐,追随、跟随。江波,江河的波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扬子津、瓜步等地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泛泛扬子津”,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的情景,扬子津是古代的一个重要渡口,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离别之情。第二句“冉冉离瓜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氛围。
第三句“生憎一幅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厌恶之情。一幅帆,代表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而诗人却因为离别而感到痛苦。第四句“载却所欢去”,则是诗人对离别原因的揭示。所欢,即自己喜爱的事物或人,诗人把离别的原因归结为被爱人带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第五句“郎是白榆树”,将诗人比作一棵白榆树。白榆树,是一种高洁的树木,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品格和志向。第六句“托根种绛河”,则进一步描绘了白榆树坚韧不拔的品质。绛河,黄河的别称,象征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最后两句“侬如萍钱子,日日逐江波”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侬,即你,指诗人自己。萍钱子,是指飘零不定的浮萍,象征着生活的漂泊不定和无奈。日日逐江波,则是说无论身处何方,诗人都像江边的浮萍一样,不断追随着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