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垂缨出建章,蓟门秋草怨胡霜。
相思化作长堤柳,一夕春风遍洛阳。
【注释】
七月:指初秋的七月。垂缨:古代官吏冠上的玉饰,下垂为仪仗用。建章:汉宫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阿城村附近,这里指长安城。蓟门:古县名,在今北京市大兴区西南。胡霜:指边塞之霜。长堤柳:指灞桥上柳树。灞桥,即灞陵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春风:这里指送别之时的东风。洛阳:古都城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从长安出发到洛阳去的情景。首句说七月中旬出京,意谓时间之早和旅途之远,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次句写到达目的地后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怨胡霜”三字暗点边塞苦寒,也暗示了诗人因思乡而忧伤的心绪。
第三句化用了汉代王粲《登楼赋》中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远离家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孤寂之感。第四句则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比作自己的妻子,以春风为媒介,表达自己思念妻子之情。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春风拂面,灞桥柳绿,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离别的痛苦和相思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乡赴任的情景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