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所谓肖,齐德于放勋。
丹朱敬承即如启,未必即能宾四门。
至圣自欲官天下,大道为公锡帝臣。
天人世及方为礼,兵由此起攘西邻。
太甲成王天不废,废必桀纣亦雅论。
朱傲岂遽如桀纣,舍子或非为顽嚚。
五男二女桀纣等,安肯事他畎亩人。
帝子奉命偕而往,如此乃可谓顺亲。
虞宾在位凤凰来,祖顼宗尧信至仁。
配天祀夏即郊鲧,羽山黄熊岂其伦。
丹岭山下丹朱墓,隐德千载未彰闻。
丹岭行
帝尧所谓肖,齐德于放勋。
丹朱敬承即如启,未必即能宾四门。
至圣自欲官天下,大道为公锡帝臣。
天人世及方为礼,兵由此起攘西邻。
太甲成王天不废,废必桀纣亦雅论。
朱傲岂遽如桀纣,舍子或非为顽嚚。
五男二女桀纣等,安肯事他畎亩人。
帝子奉命偕而往,如此乃可谓顺亲。
虞宾在位凤凰来,祖顼宗尧信至仁。
配天祀夏即郊鲧,羽山黄熊岂其伦。
丹岭山下丹朱墓,隐德千载未彰闻。
【注释】
《丹岭行》:指舜巡视南方的行程。
帝尧:传说中唐尧,是上古五帝之一,以德行著称。
齐德:与“齐家”相对,此处指修养自己的品德,使自己的道德达到与帝王相等的水平。
放勋:传说中尧的号,这里泛指尧。
丹朱:尧的儿子,因骄横被放逐到丹水边上。
启:禹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至圣:指圣人,最崇高的人。
为公:做官是为了治理国家、服务百姓。
天人:指天意和人事,天与人的关系。
废:废弃。
桀:夏桀,夏代最后一个君主。
纣:商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雅论:公正的评论。
朱傲:指丹朱。
弃:舜的长子,封于崇。
配天:与天地相配。
祀:祭祀。
鲧: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治水英雄,相传是大禹的父亲。
黄熊: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力量和威严。
隐德:隐藏起来的美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写舜巡视南方的行程,表达了作者对舜帝治国理念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丹朱、启、桀、纣等人的评价,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来看第一句“帝尧所谓肖,齐德于放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帝尧的德行和能力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尧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这里的“肖”和“齐德”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模仿、学习的意思。而“放勋”则是指尧的名字,这里指的是尧作为帝尧的形象代表。整句话的核心在于表达对尧帝的尊敬和学习的态度,也暗示了作者对舜帝治国理念的支持。
我们看到第二句“丹朱敬承即如启,未必即能宾四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丹朱虽然表面上像启那样恭敬,但实际上不一定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里的“敬承”是指尊敬和接受,而“宾四门”则是比喻为国家服务的四个大门。整句话表达了对丹朱能力的怀疑,暗示了作者对舜帝选拔人才的智慧的认可。
第三句“至圣自欲官天下,大道为公锡帝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圣明的人会想要治理国家,而最高的法则是公平无私的。这里的“至圣”是指圣人,而“公”则是公正的意思。整句话表达了对舜帝治国理念的赞扬,认为他的治国之道符合最高的法则。
第四句“天人世及方为礼,兵由此起攘西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意和人事都要求遵守礼节,战争也因此而起,要抵御来自西方的侵略者。这里的“天人”是指天意和人事的和谐统一,而“攘西邻”则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意思。整句话表明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是必要的,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第五句“太甲成王天不废,废必桀纣亦雅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甲和成王都能够遵循天道,即使他们被废黜,也会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成王”是指周成王,而“太甲”则是商朝的一位皇帝。这里的“雅论”意味着公正的评价,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公正评价的尊重。
第六句“朱傲岂遽如桀纣,舍子或非为顽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丹朱虽然有骄傲的行为,但并不一定就是桀纣那样的恶人;放弃他或许不是因为他愚蠢。这里的“朱傲”是指丹朱,而“顽嚚”则是形容人愚昧无知的意思。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丹朱性格和行为的评价,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完全邪恶的人。
最后一句“五男二女桀纣等,安肯事他畎亩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丹朱这样的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也不可能像桀纣一样去耕种土地谋生。这里的“桀纣”分别是商朝末代的两个暴君。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丹朱行为的批评,认为他不应该去做那些卑贱的工作。
这首诗通过对舜帝的巡视行程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舜帝治国理念的赞赏和支持。同时,通过对丹朱、启、桀、纣等人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