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寻古寺幽,相与话前脩。
名岂寒山得,诗曾张继留。
楼钟虚夕照,桥影急河流。
尚怪石龙柱,拿云势未休。
寒山寺
春寻古寺幽,相与话前脩。
名岂寒山得,诗曾张继留。
楼钟虚夕照,桥影急河流。
尚怪石龙柱,拿云势未休。
注释:
-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寺庙,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闻名。
- 春寻:在春天的时候去探访。
- 古寺幽:古老的寺庙显得非常幽静。
- 相与:一起。
- 前脩:先前的修行。
- 名:名字。
- 岂:难道。
- 得:得到,指成为地名或景点的名称。
- 诗:指张继的诗作。
- 曾:曾经。
- 张继: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离愁别绪。
- 留:保留,指被人们传颂。
- 楼钟:寺庙里的钟楼,晚上可以听到钟声。
- 虚:空虚,这里指夜晚天空中的星光。
- 夕照:夕阳的余晖。
- 桥影:桥梁的影子,这里形容河水流动时水面的倒影。
- 急:迅速。
- 河:这里的“河”指的是苏州的一条著名的运河,即苏州古运河。
- 尚:仍然。
- 怪:觉得奇怪。
- 石龙柱:寺庙内的石头柱子上雕刻有龙的形象,称为“石龙柱”。
- 拿云势未休:形容龙的姿态威猛有力,仿佛要腾云驾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寒山寺的诗,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古寺的敬仰之情。首句写春日里寻找古寺的幽静;次句表达与友人一同交流过往修行的经历;三、四句赞美了寒山寺的名字和张继的诗句;五、六句描述了寺庙中的钟声和河水的景色;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石龙柱的赞叹,以及龙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威严之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