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连北海头,河水西来出塞流。
边城尽是披甲士,满眼旌旗拂戍楼。
健卒登高望胡骑,将军倚马防烽燧。
角声入耳暮云愁,杀气陵空飞鸟避。
秦皇逐虏至今谈,挥剑曾将虎穴探。
当时拓地称荒远,今望长城更在南。

【译文】

贺兰山连北海头,河水西来出塞流。

边城尽是披甲士,满眼旌旗拂戍楼。

健卒登高望胡骑,将军倚马防烽燧。

角声入耳暮云愁,杀气陵空飞鸟避。

秦皇逐虏至今谈,挥剑曾将虎穴探。

当时拓地称荒远,今望长城更在南。

【注释】

  1. 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一座山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2. 北海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贺兰山的一个景点或者地理位置的描述。
  3. 河水西来出塞流:河水从西边流向长城,指的是黄河的水流方向。塞,指长城;出塞,是指河流流出长城之外的地方。
  4. 边城尽是披甲士,满眼旌旗拂戍楼:边城的士兵们都是身着铠甲,他们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飘扬的旗帜。
  5. 健卒登高望胡骑,将军倚马防烽燧:健壮的士兵登上高处,观望敌军骑兵的行动;将军则靠在马上,警惕着烽火台的信号。
  6. 角声入耳暮云愁,杀气陵空飞鸟避:战鼓的声音传入耳朵里,使暮色中的云彩都充满了忧愁;战场上杀伐之气凌驾于天空之上,连飞鸟都躲避起来。
  7. 秦皇逐虏至今谈,挥剑曾将虎穴探:秦始皇追逐敌人至今还被谈论;他曾经亲自挥舞宝剑,深入虎穴探查敌情。
  8. 当时拓地称荒远,今望长城更在南:“当时”指的是秦始皇时期,“拓地”指的是扩大领土;“荒远”指的是偏远的地区;“今望”指的是现在;“长城”指的是中国的古代防御工事——万里长城。
  9.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关景色和战争景象的诗。它通过描绘贺兰山、黄河、边城的壮美景色,以及士兵们英勇奋战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