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郭朝雨馀,青芜连野路。
期与高人游,蓝舆西北骛。
苍山乱云间,隐隐钟声度。
危塔出层霄,金坛洒香雾。
久厌冠簪累,禅林时信步。
棋局傍晴轩,茶烟穿竹树。
颇得静者心,安知白日暮。
常此坐观空,迷方倘能悟。
【注释】
山郭:指城郭。朝雨馀:清晨的雨后。余,残留、未尽。青芜:青草。连野路:延伸至郊野的道路。期与高人游:意欲同高士一起出游。蓝舆:青色的车。西北骛(wù):往西北方向飞驰。苍山:指远处的山。乱云:云雾缭绕。隐隐:隐约可见。钟声度:钟声传来。危塔出层霄:巍峨的佛塔直插高空。金坛:金色的祭坛。洒香雾:飘散着香烟。久厌:长期厌倦。冠簪累:官位的烦恼。禅林:佛寺。信步:闲适地漫步。棋局:棋盘。棋局傍晴轩,茶烟穿竹树:棋盘在晴朗的轩窗旁,袅袅炊烟穿过竹林。颇得静者心,安知白日暮:这很能符合一个清静的人的心情,又怎么知道白昼将尽呢?常此坐观空:常常如此坐着看万物皆空。迷方: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倘能悟:倘若能够觉悟。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高僧结伴同游,在山水之间参禅悟道,超脱尘嚣之乐。
首联两句写山郭和郊野景色。“朝雨”,指晨曦初露时分的细雨,“馀”,即残留、未尽。诗人于早晨雨后,来到郊外,只见山郭四周是一片翠色,而郊野小径却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这一句写出了诗人所见的景色,为后文写诗人与高僧结伴同游作了铺垫。
颔联两句写诗人与高僧同游的情景。“期与高人游”意为希望同有道之人交往,“蓝舆”指青色的车子,“西北”指西边。诗人与高僧一道,驾着青色的小车,往西北方向飞驰而去。这一联描写了诗人与高僧的行踪,为下文写他们游玩的地方作好了过渡。
颈联两句写游玩之地。“苍山”指远处的山,“乱云间”指云雾缭绕之中。这句的意思是诗人看到远方的苍山,云雾缭绕其间,听到隐隐传来的钟声。“危塔出层霄”指巍峨的佛塔直插高空,“金坛洒香雾”指金色的祭坛上飘散着香烟。这两句描绘了游玩之地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特色,为后文写僧人的活动作了铺垫。
尾联两句写诗人与高僧在寺庙中的生活。“久厌冠簪累”指的是诗人长期厌恶官场的烦恼,“禅林时信步”意思是说,他时常在佛寺中悠闲地散步。“棋局傍晴轩”,“茶烟穿竹树”则是指棋盘就设在晴朗的轩窗旁,袅袅的香烟透过竹丛,诗人在这里品茗下棋。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内心感受。“颇得静者心”,“静者”是指心境宁静的人,这里的“静”字是动词,意为使心境宁静。“安知白日暮”则是说,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令人感到愉快吗?
全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