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之西宜城东,日日坐见吹天风。
千山日落暝色合,番诧电火通霄红。
边人自从义州败,壮士图报不解弓。
我言与汝莫轻率,恐有毒蛇深草中。
秋风二首其一
锦城之西宜城东,日日坐见吹天风。
千山日落暝色合,番诧电火通霄红。
边人自从义州败,壮士图报不解弓。
我言与汝莫轻率,恐有毒蛇深草中。
【注释】
锦城:成都的别称。西宜城:指宜城(今四川宜宾)。
日日:天天,每时每刻。
暝色:傍晚天色昏暗的景象。
番诧电火:形容晚霞或闪电在夜空中划过,犹如电火般耀眼。
义州:即今辽宁义县。
【赏析】
《秋风二首》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五律组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前半首写景,后半首议论。此诗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边塞夜景图,同时对当时一些志向远大、胸怀抱负而不得施展的青年表示了关怀和担忧。
首联写景:“锦城之西宜城东,日日坐见吹天风。”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锦城西边宜城东边,每天看着天风吹拂大地的情景。这里的“锦城”指的是成都,“宜城”则是指宜宾,二者都是当时的边陲重镇,位于蜀地西部。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坐见”一词来形容自己每天都能见到天风吹拂大地的景象,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晚霞的美景:“千山日落暝色合,番诧电火通霄红。”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远方的山川,只见夕阳西下,群山渐渐暗淡下来,整个画面变得朦胧而神秘。而天空中的晚霞却如同一道道闪电般耀眼夺目,照亮了整个天际。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间烟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有壮丽景色又有人间气息的画面。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壮志未酬的青年的关切:“边人自从义州败,壮士图报不解弓。”诗人观察到这些边疆战士自那次失败之后,一直怀揣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他们虽然身经百战,但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然而,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敌人的入侵,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此,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之情,希望他们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尾联则是诗人对青年们寄予的期望:“我言与汝莫轻率,恐有毒蛇深草中。”诗人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告诫这些青年,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事情。他深知这些青年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也担心他们会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甚至陷入困境之中无法自拔。所以,他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希望他们能够谨慎行事,以免被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所伤害。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壮美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和期待。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边塞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