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沙碛暗,风吹边月昏。
远见屯田吏,催促下军门。
戍卒行已出,老妇代其言。
禾黍尽在野,胡马日复繁。
持刀抽身去,岂得顾子孙。
尚闻有虎符,科积穷丘原。
万人奋其怒,欲出舌复扪。
注释:
日落沙碛暗,风吹边月昏。
日落沙砾昏暗,风起边地月色朦胧。
远见屯田吏,催促下军门。
远处看见屯垦的官吏,督促着军营大门。
戍卒行已出,老妇代其言。
戍边的将士已经出发,老妇人代替他说话。
禾黍尽在野,胡马日复繁。
庄稼都已收割完,胡人的战马却一天比一天多。
持刀抽身去,岂得顾子孙。
拔出佩刀转身离去,怎么能顾念子孙呢?
尚闻有虎符,科积穷丘原。
还听说有虎符在手,堆积如山的军需物资堆满了丘陵原野。
万人奋其怒,欲出舌复扪。
成千上万的战士愤怒,想说句话又止住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战争的诗。全诗通过写戍边士兵的艰苦生活和对战争的无奈,以及他们内心的愤怒与无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首句“日落沙碛暗,风吹边月昏”描绘了一幅边疆荒凉、天气恶劣的画面。日落时分,沙砾在昏暗中显得格外阴沉;而风起时,边塞的月光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到凄凉,更增添了一种苍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句子“远见屯田吏,催促下军门”展示了士兵们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的情景。虽然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们不得不迅速行动起来。这种紧张的气氛贯穿整首诗,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士兵们的无奈和辛酸。
“禾黍尽在野,胡马日复繁。”这两句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禾黍被收获后都已被抛弃在野外,而胡马却在不断增加,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荒凉。这不仅体现了士兵们生活的艰难,也揭示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创伤。
“持刀抽身去,岂得顾子孙。”这句话更是表达了士兵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们被迫拿起武器离开家乡,却无法顾及自己的亲人和后代。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感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
最后一句“尚闻有虎符,科积穷丘原。”则展现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无奈处境。尽管他们手中握着虎符(一种权力的象征),但他们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死命运。这种无力感使得士兵们更加痛苦和无助,也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