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之交凌河侧,日见狂风兼霹雳。
当时战死二百人,中间不得真消息。
二三年少自虏回,白日藏身夜始得。
死者何时可复还,生者易马转他国。
秋风二首 其二
九月之交凌河侧,日见狂风兼霹雳。
当时战死二百人,中间不得真消息。
二三年少自虏回,白日藏身夜始得。
死者何时可复还,生者易马转他国。
注释:在九月的交汇之际,站在凌河的旁边,只见狂风怒号、电闪雷鸣,当时有二百人死于沙场,但生死的消息却无法得到确证。那些年轻的士兵刚刚被打败归来,白天不敢露面,只能在黑夜中才敢出来。这些死去的人何时才能再回来?活着的人们只能更换马匹,逃往其他国家。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描写了一次战斗中的悲壮场面。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和战场上的景象。”九月初惊秋,炎凉节过半”,这两句写到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秋天的来临,而秋天正是战争的季节。”八月雷霆秋,纷纷奔走急”,则进一步描述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匆忙。”风吼屋倾翻,雨零山更绿”,则是对战场上景象的具体描写。”此初战地行,两军相对出。一鼓作气来,三军大震惧”,这几句则是对战斗过程的详细叙述。最后四句则是对战后情况的描述。”死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这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揭示;”死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则是对战后生活的无奈和悲哀的揭示。全诗通过对战场的描绘和对战后生活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生命的摧残,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