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衍恒运,日月斯晦蚀。
阴阳靡协和,风雨失其职。
天道垂常象,君子重刑式。
百揆理四时,允为天子翼。
一物苟失所,忧怀动颜色。
邈哉古圣贤,旁招暨幽侧。
重华辟四门,尼父取三益。
周公致太平,吐哺不终食。
杂诗
二仪衍恒运,日月斯晦蚀。
阴阳靡协和,风雨失其职。
天道垂常象,君子重刑式。
百揆理四时,允为天子翼。
一物苟失所,忧怀动颜色。
邈哉古圣贤,旁招暨幽侧。
重华辟四门,尼父取三益。
周公致太平,吐哺不终食。
译文
宇宙间二仪(天地)运行不息,但太阳月亮有时会被乌云遮挡不见。
阴阳之气不和谐,风雨失去了其应有的职责。
天道有常,象征显现,君子应重视法度和制度。
各种政务要按时理顺处理,这样才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一件事物如果出了问题,就会让人忧心忡忡,面露忧愁。
古代的圣贤们,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他们的领域。
孔子提倡礼仁并重,老子则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周公制礼作乐,使天下大治。他吃饭总是吃不饱,以至于口水流到胸前。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时期实行严刑峻法,百姓生活艰难。
汉代张衡在《东京赋》中提到,希望皇帝能够像周公一样,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注释
二仪:指天地或阴阳,泛指自然界的两种基本力量,这里特指天地。
衍:延续,运行不息。
日月:这里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太阳和月亮,象征着光明和黑暗,也代表着阴阳。
斯:如此,表示肯定的语气。
靡:没有,缺失。
协和:和谐,此处指自然界的各种力量应当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世界的平衡与秩序。
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和雨,它们各有其功能和作用。
职:职责或使命。
天道:自然法则或天道,这里指的是自然的规律。
垂:展现,显现。
常象:恒定的象征或标志。在这里指自然的规律或象征。
君子:这里指的是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
重华: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君主。
辟:开辟,开创。
尼父:即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益:指孔子提倡的“仁、义、礼”。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致:追求,实现。
吐哺: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形容十分忙碌。
不终食:不停止吃饭,形容非常辛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对自然和谐的重视。通过描绘日月星辰的运行、阴阳的相互作用以及四季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的关注,通过对君子治国的赞美,以及对苛政的批评,展示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现了抽象的道德观念,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